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懷念台灣客屬先賢─愛國詩人丘逢甲

懷念台灣客屬先賢─愛國詩人丘逢甲

江彥震
 
春愁難遣強登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
 
當《馬關條約》簽訂一周年之際,丘逢甲寫下《春愁》一詩,充分流露出他對失去台灣的憤懣之情。
丘逢甲是18641128日出生在台灣省苗栗縣銅鑼鄉的客家人。字仙根,又字仲閼,號蟄庵,詩文署南武山人或倉海君。祖籍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後遷居彰化翁仔社,與原住民部落比鄰,當地多粵籍客家人,故其俗「尚武負氣」。自小聰穎過人,六歲能文,七歲能詩。幼即負笈三角仔呂氏筱雲山莊,從吳子光受學。年十四,應童子試,舉院試第一,主考福建巡撫丁日昌在問之逢甲姓名、生年後說:「甲年逢甲子」,要逢甲作對逢甲對以「丁歲遇丁公」,丁日昌大為激賞,贈以「東寧才子」方印(按東寧為台灣的別稱)。
逢甲少負奇氣,軀幹魁偉,雙目奕奕有光,見者疑為武夫,其聲亮若洪鐘,而論風生,往往語驚四座。,二十五歲參加福州鄉試中舉人,二十六歲赴京殿試,中己丑科第三甲九十六名進士,被光緒皇帝欽點為工部虞衡司主事。
十九世紀後期,日本經明治維新之後崛起,意圖染指中國,尤其垂涎孤懸海上的台灣島。丘逢甲意識到台灣和整個國家的危機,從此積極學習西方的科學知識,研究如何富國利民的「洋務運動」。先後著作《穹經致用賦》、《全台利弊論》、《何以安置余勇》,受到台灣各界人士的重視。
丘逢甲眼看當時世界列強挾著船堅砲利的科技利器,張牙舞爪,意欲瓜分中國,國家危在旦夕,興起教育救國的想法,遂辭去工部主事,以親老告歸。返台後主講台中的宏文書院,台南崇文書院、嘉義羅山書院,增設中外史地等學科,並加強體育鍛鍊,常指導學子閱讀報刊,講解時事。並為《全台通志》等報刊撰稿,內容多為反對貪官、鼓吹人權,提倡興辦實業,宣傳歷史人物的愛國主義,鼓吹維新的進步思想,表現出他淵博的學識和強烈的愛國精神,深得台灣士民,特別是要求進步的青年學子的擁戴。
1895年,腐敗的滿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失敗,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丘逢甲乃聯合全台愛國志士,三次刺血書「拒倭守土」四字,上書清廷,清廷置之不理。丘逢甲於是號召台灣同胞力抗暴日,譴責清廷賣國,宣告台灣士民,義不臣倭,願為島國,永戴盛清。並帶頭捐資辦地方團練,組織全台義軍,被推舉為義勇大將軍。
後在無主可依,強敵入侵危急形勢下,他首倡自主自救之論,議立台灣為「民主國」,建元永清,眾推唐景崧任大總統,守台北,逢甲被推為副總統兼義軍統領,負責防守新竹、臺中一帶,黑旗軍將領守台南,合力抗敵,衛國護台。並通電清廷,「今雖自立為國,仍遵奉正朔,遙作屏藩」,堅決表明台灣仍是大清帝國的組成部分。割台在台人心中造成大的傷痛,當時《小說月報》即報導台民「若午夜暴聞轟雷,驚駭無人色,奔走相告,聚哭於市中,夜以繼日,哭聲達於千里」。
日軍登臺後,台北淪陷,丘逢甲與台灣軍民與日寇浴血奮戰了二十餘晝夜,寡不敵眾,部將謝道隆勸其內渡,徐圖收復。逢甲知大勢已去,不得已乃於七月底告別親友離台內渡,船抵泉州,東望痛哭,嘔血幾死。行前滿腔悲憤,寫下六首著名的《離台詩》,其中兩首是: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卷土重來未可知,江山亦要偉人持。
成名豎子知多少,海上誰來建義旗?

丘逢甲返回大陸後,舉家遷回祖籍嘉應州鎮平縣文福鄉淡定村定居。他把殘破祖屋改建成「心泰平草盧」,名其堂曰“培遠堂”,堂側兩廂命名為“念台精舍”和嶺雲海日樓。並將長子丘琮改名為“念台”,自署「臺灣遺民」。
之後,專心教育,先後在韓山書院、東山書院、景韓書院主講,介紹西方文明和新學,宣傳維新變法,積極引導學子關心國家民族命運。並力主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增設數學、哲學、生化等新課程,粵東學子趨之若鶩,深得各界好評。首開嶺東新學先河,與溫仲和、黃遵憲相交甚密,有「嶺東三傑」之稱。
1900年春,丘逢甲赴港、澳、馬來西亞等地籌款辦學,在汕頭創辦「嶺東同文學堂」,自任總理。1904年秋,被兩廣總督岑春煊聘為全省學務公所參議,移居廣州。1905年,同盟會成立後,他逐漸傾向革命,認為種族革命是吾志也。吳欲行民主於台灣,不幸未成,今倘能成於中國,余能及身見之,九死無所恨也。1908年,他被舉為廣東省教育總會會長;廣東咨議局成立後,又出任副議長。隨後又出任廣東都督府教育司長,並被選為都督府代表,到上海參加各省代表聯合會。1912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丘逢甲被推為代表台灣的臨時參議院議員。
丘逢甲正欲一展鴻圖之際,不幸身染重疾,吐血不止,在南京參議院會議期間,即中途退席,倉卒返粵養病,病中仍念念不忘台灣回歸祖國,曾賦詩:

所需藥物是當歸,有客天南嘆式微。
未報國仇心未了,枕戈重與賦無衣。

經名醫診治,病情雖有起伏,終因藥石罔效,至是年農曆925日與世長辭,享年48歲。 斷氣前,囑葬須南向,他說:「我不能忘掉台灣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