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

究竟是誰沒有教好誰?

究竟是誰沒有教好誰?


劉盛良

318學運」過後,交大校長吳妍華日前向警方道歉,「沒有把學生教好!」。不料卻引發學生抗議,冷嘲熱諷「對不起,我們沒把校長教好」。吳校長被迫向學生發出道歉聲明,還對學生的「能自治」表達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另一方面,台大法律學院院長謝銘洋則表示,交大校長沒資格講那句話,最有資格講這句話的是台大法律學院,「我們真的沒有把學生教好,沒把馬英九教好!」
台大法律學院、台灣本土法學雜誌日前舉辦「公民不服從」的啟動及界限座談會,解析318學生進駐國會的程序正當性,以及相關民事及刑事的法律效應。
謝銘洋致詞時說,「我們真的沒有把學生教好,沒把馬英九教好!」他認為,服貿協議是國家大事,執政者卻迴避監督;政府失能後,學生才站出來,展開公民不服從運動,事後竟被秋後算帳、司法追殺。
但是,放眼政壇不分朝野,曾經掌權、現在掌權,多的是台大法律系畢業,扁、馬兩任總統不說,還有副總統呂秀蓮、歷任行政院長蘇貞昌、謝長廷,選過總統準備再選的蔡英文,再算上歷任公職則數不勝數。
法律人熱心國是,投入政治,理應是好事一樁,奇特的是,這些法律人對貪汙、司法關說、乃至憲政為何物,界定各有一把尺,台灣民主沒因為他們而步上「法治」的文明階段,相反的,對「法治」與「憲政」的歧見還愈拉愈大,一方痛斥「暴政」,另一方痛罵「暴民」。「海角七億」的最佳男主角,前總統陳水扁也是台大法律系的高材生,怎不見台大法律學院教師出面向社會道歉?台大法學院長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對學生的表現應多予鼓勵,何忍苛責?
馬英九是中華民國選民直接選舉,獲得689萬多票選出來的總統,每一張選票都代表了神聖的付託,任期有四年,目的是捍衛中華民主憲政,實行法治,民主和法治是一體的。國會不是憲政架構內的獨立王國,學生或者是社會團體並不是人民選出來的代議士,他們闖入立法院,跟小偷盜賊破門而入沒什麼兩樣。
帶頭的學生已經26歲,一般人早就是社會人士了,他們卻不需要讀書,成天街頭運動,揮舞拳頭,要推翻這個推翻那個,為何不真正從政呢?何必假裝成純真的學生?既然有信心獲得民眾的支持,那就在民選的制度中證明自己的代表性。組織你們的同伴參加選舉,取得政權和國會多數,照你們的辦法制定法律,推動政策,既然有信心代表民意,那為什麼不走一條康莊的民主大道?
我們不免合理懷疑,是不是有些特定的所謂群眾領導打著一些表面上無害、正當的要求,以分進合擊的方式,有意配合特定的政黨與政治人物在進行政治鬥爭,他們反對的不只是黑箱作業,在意的不全是溝通不足,要求的不單純的分享權力,而實際上是一場經過包裝後的政治及統獨鬥爭。這是不是一場打著民主訴求反對民主體制的民主內戰,值得大家深思與警惕。
馬總統充分體認到全球化及市場化是一個無法抗拒、不能逆轉的趨勢,時間已經不在台灣這邊,而機會與市場一經失去就難贏回,台灣無論如何都必須搭上區域經濟整合列車,對外開放才是硬道理,而這也是台灣唯一的出路和活路。因此,一向遵守法制的馬總統,堅持服貿可以嚴審,但不能退回,更不應該把議題導向統獨爭議及政治鬥之中。否則非但不是愛台,而是害台的政策。
馬總統一再強調他的施政原則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展望未來,為了台灣將來著想,嚴審過後早日簽署兩岸服貿協議,既對外展現台灣開放的決心,也有利於說服大陸不再對台灣掣肘,這才是對台灣最佳的選擇。


全力以赴,永不放棄的婦女典範

全力以赴,永不放棄的婦女典範

林廖玉女士傳奇的一生,其戲劇性人生的蛻變與幻化,可以說與新店的開發繁榮並駕同步。在林廖玉女士出生的當時,大坪林只是一個田野交錯,純樸的村落,如今的大坪林已是車水馬龍,街道兩旁的高樓大廈林立,櫛比鱗次高聳入雲,彷彿置身於台北市中心。
林廖玉女士在此地,也從一個懵懂樸實的農婦逐步衍化成為一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女企業家、女強人,其魔幻的人生旅程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然而其幻化的過程,並非憑空而來,每一步都經過踏實的努力,艱辛的打拼,以致每個階段所扮演的角色都留下深刻的烙印。
從被指腹為婚到結婚之前的初生之犢,處處顯現其聰明靈巧。從放牛哲學到晨間學習理論,在其所做的每一項家事中就凸顯其幹練而不平凡的一生。結婚之後,她與夫婿並肩分擔家計,由巧婦變身成為養豬天后。成為林家媳婦之後,被鄰里封為福星,養什麼,就旺什麼。事奉婆婆更講究孝道,曾經用自己的奶水連續餵食昏迷不醒的婆婆三天三夜,孝心感動天,婆婆竟然醒過來了。
林廖玉從養豬副業、賣菜小販、家庭手工到自地自建,進而成立了啟昇建設,她始終邊做邊學,穩紮穩打。回顧民國58年第一張建築執照開始,林氏夫婦就一磚一瓦,一步一腳印,從無到有,一步一步打拼出來,發展至今的「啟昇機構」,事業版圖跨足了建築、餐飲、教育等,尤其在建築領域,成就非凡。在大台北、上海、新加坡樹立了一棟又一棟的高樓。林廖玉刻苦奮鬥的創業精神,讓世人看見台灣人當年拎著一只皮箱毅然走向世界的果決身影。
林廖玉由農婦、里長婆、社團負責人到女企業家等多重角色,然而最令人懷念和追憶的,其實是她的種種善行義舉。她善良而熱心、虔誠的宗教信仰,不斷的驅使她從家庭走到社會,由地方到國際,服務範圍涵蓋耕耘基層、宗教慈善、國際公益、工商管理、社會教育、人權保障、婦女發展、道德弘揚等等,幾乎每天過著利他的生活。
林廖玉女士於民國80年創立了「台北縣工商婦女企業管理協會」,打造女性交流平台,鼓勵女性微型創業,及精準表達想法。
83年成立「新店新碧獅子會」,高票當選總監,親赴美國伊州獅子會發源地受訓,力邀外國友會參訪台灣,全心投入,並捐贈300萬買會館,出錢出力,讓獅友們有固定的聚會場所。
88年創立「台北縣宏揚孝道促進會」,並在新北市舉辦多種教化人心的活動,如「四、五代同堂孝親楷模表揚大會」,讓許多人學會親子關係對待、家庭管理訣竅。
93年接任「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總會長,鼓勵旅居澳洲的大女兒林淑敏成立澳洲分會,力邀布里斯班市長來訪,隔年市長果然率團來訪,並唯一拜訪「世華」社團。南亞海嘯時捐款百萬救濟;美國卡翠那風災亦捐四千七百美元由美南分會轉交當地政府協助災民。
她從公益中學習,提升了自我與他人的價值。她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理念,回饋鄉梓,服務基層成為鄉里信賴的媽祖婆;同時喚醒女性自我意識與能力,協助婦女走出家庭,踏進社會,幫助弱勢;更帶領社團走向國際,為國家贏得國民外交。林廖玉女士凡事「全力以赴,永不放棄」的風範堪稱現代婦女典範,讓世人永遠懷念。
 劉盛良  敬筆

 103328

永定客家風情節

永定客家風情節

江彥震

“各位鄉親,大家好!”“非常非常地高興回到我的家鄉參加海峽客家(永定)風情節,我的先祖是23百年前從龍岩武平遷移到台灣。”饒穎奇說,“我是客家人。”說完又用客家語激動地重複了一遍。“我講的客家話,大家聽得懂嗎?大家有歡喜嗎?”會場響又起了一陣陣掌聲。
第六屆海峽論壇•第四屆海峽客家(永定)風情節開幕式上,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理事長饒穎奇用濃濃的客家鄉音向與會嘉賓問好。中國作協書記處原書記張勝友,龍岩市政協主席溫錫浩,閩西客聯會會長、龍岩市政協原主席林仁芳,龍岩市領導邱榮、阮開森、呂慶昌,永定縣領導陳廈生、闕煥林出席開幕式。張勝友宣布本屆風情節開幕,龍岩市副市長張斯良主持開幕式。
第六屆海峽論壇子項目——第四屆海峽客家(永定)風情節,於615日至17日在福建省永定縣舉行,大會共安排了9個項目的活動。活動內容包括:兩岸客家民俗風情展示、海峽(永定)產業投資說明會、參觀福建土樓客家民俗文化村、客家土樓家庭美德館和客家家訓館開館儀式等。
有來自台灣及大陸各地的348名嘉賓參加。除了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還有世界客屬總會、南台灣觀光聯盟、台灣中華教育文化經貿促進會、南台灣交響樂團等多個台灣團體組團參加。
臺北市永定縣同鄉會亦組龐大的代表團前來參與盛會,臺北永定鄉親共有43位團員返回原鄉,回到魂牽夢繫的土樓夢鄉,每位鄉親都懷著興奮無比的心情,但當雙腳踏上祖鄉的故土時,心中不免有些惆悵,所謂近鄉情怯就是如此吧。
在此次風情節開幕式後,一場熱鬧非凡的“客家緣•土樓情”兩岸客家民俗風情在世遺土樓之一的振成樓前上演。這場民俗風情展示由530多名土生土長的客家百姓和台灣演員共同表演。展示由培豐鎮的威風鑼鼓隊、舞獅隊拉開序幕,緊接著是永定縣部分鄉鎮和台灣方面所呈現的民俗風情表演。
分別有:魁星點鬥、四進士、五子登科、高陂迎春牛、高雄客家舞、千秋癸、船板燈、台灣新竹客家舞、走粱哥、洪坑送嫁、坎市打新婚等。雖然天公不作美,節目表演時,下起了陣陣大雨,卻絲毫沒有減損表演者熱情與欣賞者的興致。永定縣宣傳部長朱廷彬表示,「這次風情節活動與海峽論壇相呼應,邀請的台灣嘉賓以及風情展示都充分體現了較強的群眾性和草根性。」
永定是客家祖地、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在海外100多個國家永定籍的僑胞即達100多萬,在台灣的永定籍鄉親亦超過20萬,是全國重點對台工作縣、全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和福建重點僑鄉,是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先生、愛國僑領胡文虎先生和康師傅魏氏兄弟等人的祖籍地。永定可謂地靈人傑,人才倍出。
永定客家人傳承了中原文化,同時容納了當地少數民族的文化精華,這種獨特的客家文化鮮活體現在永定民俗活動中。在永定各地,至今保留著各式各樣流傳幾百上千年的民俗風情,如撫市的走古事、坎市的打新婚、高陂的迎春牛、陳東的四月八、湖坑的作大福等。這些豐富多彩、精彩紛呈的民俗風情,每年都會吸引海內外遊客前來觀賞,讓人流連忘返。
同時,永定縣在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洪坑土樓民俗文化村舉行客家家訓館開館儀式於十五日上午舉行。客家家訓館位於洪坑土樓民俗文化村慶成樓內,由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題寫館名,由族譜、圖片、書法三種形式展陳,內容涵蓋了土樓客家人的族譜祖訓和名人、名居家訓、家規。從客家家訓館和美德館能充分感受客家人以孝治家、以孝傳家的優良傳統,以及崇文重教、勤耕雨讀的文化內涵。
    饒穎奇對能夠回到家鄉參加海峽客家(永定)風情節表示非常興奮。他說,雖然先祖兩三百年前從龍岩武平遷移到台灣,但一直都沒有忘記是個客家人,對龍岩有一種特别的感情。這次抱着感恩的心情來到永定,有幸參觀了多姿多彩的客家土樓,了解源遠流長的客家文化,充分感受到了兩岸共同的文化淵源。文化的力量是最偉大的,能夠帶動彼此的感情交流,可以化解任何分歧和矛盾,兩岸客家人要團結起來,繼續努力,锲而不舍地加強兩岸的交流合作。
    永定縣委副書記、縣長陳廈生緻歡迎辭。他說,近年來,永定縣打好“土樓牌”、唱響“客家歌”,創作創造了“土樓三部曲”,特别是《土樓神韻》四度赴台巡演,引起了台灣鄉親的廣泛共鳴,成爲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張重要名片。第六屆海峽論壇第四屆海峽客家風情節是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的節日,也是永定人民再一次的傾情奉獻,必将推動兩岸同胞往來更加頻繁、經貿合作更加密切、文化交流更加活躍。當前,永定全力建設“美麗、開放、幸福的國際旅遊目的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先行區,全國經濟轉型綠色發展示範縣和閩粵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增長極”,真誠歡迎各位台灣同胞常來永定走一走,看一看。[20140615]


我所認識的趙藤雄

我所認識的趙藤雄

劉盛良

從一個模板工人,到《富比世》雜誌列為台灣第15名的富豪,趙藤雄的事業到達顛峰,成為臺灣家喻戶曉的人物,這次因誤觸法網事件特別引人矚目,更引起媒體熱烈的評論。筆者與趙董事長相交數十年,深知趙董的為人處世原則。趙董的成長過程與筆者近似,同樣是出身清寒,經過艱苦的奮鬥才有今天的成就,筆者感觸良多,有一言不吐不快。
趙董出生在苗栗的後龍,是一個靠近海邊的農村,小時候家境貧寒,小學開始就幫父親下田耕作,每天清晨天濛濛亮,就得挑著剛採收的青菜,翻過一座山頭,從後龍的田間挑到苗栗市的南苗市場販賣,賣完菜之後才能奔走到學校上學。雖然,後來他貴為建設公司的董事長,他也從不避諱這段艱辛的歷程。
上一世紀60年代,趙藤雄從軍中退伍後,他帶著一條棉被、一台電風扇、十斤米,與老婆北上打拚。他落腳景美,還借了300元付房租,並且應徵一天工資25元的小臨時工。不過,他學得很快,又肯吃苦,因此不到15天就當師傅、20天當工頭、45天就當起承包商接些小工程。從這麼低的處境走到今天並不容易,但似乎並沒有讓趙藤雄充分滿足於現況。去年,遠雄建設營收逾251億,為歷史新高,雖僅在營建股內位居第三,但在《住展雜誌》每年公布的十大推案建商裡,遠雄始終是前三。 
財富並不是罪惡,大企業不但可以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還能帶動消費者大量的消費,促進經濟繁榮,增加政府稅收,擴大公共建設,對社會國家具有正面的貢獻,社會應該給予鼓勵才是,部分媒體把財團妖魔化,實在不是正確的作法。
行賄有錯當罰,但因遭到索賄,為順利完成標案,行賄乃不得已的無奈。也因為他親力親為的個性,此種事卻沒有交代屬下去辦,自己扛起責任,沒有讓任何部屬去當代罪羔羊,光這點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

921大地震時,全臺受災嚴重,隔天一早遠雄召回所有員工全體動員,勘察所有已出售的建物,詳細記錄損害情況,輕則協助修復,重則不惜耗費巨資進行結構補強。這是已經出售的而非待售的建物,在當時沒有幾家建設公司願意這樣做。足見趙董是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與良心,並非唯利是圖之人。

學生講民主就應儘速將國會還給全民

學生講民主就應儘速將國會還給全民

劉盛良/國策顧問

學生反服貿運動延續至今已經超過半個月以上,不但沒有退場的跡象,「學生」反而成為全台灣最具權力的身分與表徵,從霸占議場、攻占行政院,竟然反客為主,連立委進入立院也遭到學生的盤查與阻擋。似乎學生已取代立委成為指揮警察、指揮總統的最高人民代表。
從學生占領立院開始,政客與許多媒體,因為投鼠忌器或各自立場,一味討好學生。對學生違法偏差行為,刻意加以美化,甚至變本加厲,衍成神化,讓學生迷失自己。以為目的正當即可不擇手段,不知法治為何物。
在占領行政院時,偷竊、侵占、吃了行政院副秘書長蕭家淇的太陽餅,不但未受到譴責,受害者反而被揶揄戲弄一番。警方依法驅離,政客與媒體只有立場不管是非,焦點全集中在警察暴力,而學生違法卻不聞不問。如此將學生一路驕寵縱容,養成不知天高地厚的權力巨獸。
民主國家的任何議會議場,都非人民實施集會自由權利場所;凡以暴力侵入霸占國會並脅迫或妨害立委行使職務者,都將構成刑法第135條第2項、第136條及第150條之聚眾妨害公務罪。首謀及下手實施者應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徒刑;在場助勢者處一年以下有歧徒刑。學生不能逕執「公民(學生)運動」而冀求脫免法律責任。
著名的台海議題專家卜道維說,民進黨從去年六月起即反對簽署服貿協議,並阻撓立法院審議此一協議,秋天開始的立院特別會期,民進黨持續干擾有關此一協議之討論,到317的前一星期,民進黨一再阻止服貿協議進入立法院院會的審議,這應該就是何以國民黨強力在318把協議由委員會進入院會討論。當晚學生就占據立法院,令人稱奇。「國民黨指控民進黨策動此事,很多人相信此一指控。一些民進黨政治人物當晚出現在現場;民進黨也再次日對學生的行動背書,並鼓勵全體黨員支持學生的非法占據」。
卜道維表示,民進黨的問題在於自己是立法院的少數黨,所以只要涉及關鍵利益,或符合選舉動員的目標,民進黨會用盡一切方法阻止國民黨,「利用這些議題以獲取政治利益」。他說台灣民主正在轉型,面臨一些挑戰,「有些挑戰是來自民進黨」。
前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容安瀾表示,學生對服貿協議的種種關切,值得各界深入思考;但學生不應以占據方式干擾政府運作,政治人物鼓動學生這樣做令人遺憾。「身為美國人,我非常尊重言論自由,但是我不贊成那些干擾政府之行動,不論是對立法院或行政院」。
民進黨自己的民調都說民眾最不滿的是其「逢中必反」。在經濟上,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牽動2300萬人的生計;在政治上,它是安全的威脅,卻也是必須交往的對手。對於這樣的夥伴兼對手,往來時當然要攻守兼備,設法智取。民進黨若永遠必反,只有自暴其短,對中共束手無策,必將被中共玩弄於股掌之上。民進黨必反的格局,何止「逢中必反」,它還「逢馬必反」、「逢藍必反」,其實是藉「反中」來「打馬」。民進黨只能用必反的策略在國內對付國民黨,牽制馬政府,對中國大陸卻無可奈何。如此徒然造成台灣的內耗,讓大陸坐收漁利,這不僅不是愛台,反而害台。民進黨在《服貿協議》審查過程中,隱藏著其許多政治利益算計,如此為了政黨的利益卻犧牲全體國人的利益,是非常不道德齷齪手段。
歐美各國沒有一個國家在承平時期,學生可以占領國會,台灣的民主聖殿竟遭學生長期占據,真是國恥。如果因為議場被占據,就將努力將近一年《服貿協議》撤回,才是真正無能政府的表現。政府絕不能屈從非法學生無理的予取予求。民主的真諦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立法本來就是要協商,如果少數黨抵制不成就霸占主席台,甚至放任學生霸占整個國會議場,還宣稱這叫做「公民參與」,與他們對話只准接受他門的答案,別的選項一概免談。這能叫民主嗎?
另一方面,當今學生的集結靠網路社群的動員,多數學生對服貿的了解也是來自網路的「懶人包」。政府的執政團隊也應該多從這方面下工夫,才能因應網路滑世代的來臨。行政院係全國最高行政中心,不容片刻停擺,驅離學生占領,乃不得已的作法,絕對有正當性,不容別有用心的人污衊。但行政、立法兩院平時即有警備布署,竟然如此不堪一擊,那麼容易得手,可見承平日久,警備心態鬆懈,反應不夠迅速,是有很大的檢討空間。
政府決策通常太依賴菁英,所謂菁英,通常包含權位高的人、財產多的人和專業強的人,容易過度自信,很難開放心胸傾聽,若加上公聽會流於形式,就會使公民對政策產生信賴危機。政府決策若不能跳脫菁英的圍繞,形成多數民眾參與的隔閡,將來公民社會運動仍會層出不窮。
同時政府必須要有扭轉民意的完整論述,在處理兩岸事務時力求程序之正當,並及早向民眾進行充分的溝通,把反中鎖國的支持度大幅降低,政府的兩岸政策才能順利推動。


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

客家家規家訓與道德教育


客家家規家訓與道德教育


江彥震


客家祖先為了自己的後代能恪守孝道,和鄰睦族,坦蕩做人,在族中鄉間有好名聲,除平日的言傳身教外,還會想出不少其他方式對後代進行良好的教育和影響。圍龍屋牆壁屏柱上鑿寫的家規家訓式的文字,就可看出先輩的這種良苦用心。客家先賢的“祖訓家規”寓意深刻,言近旨遠,彰善癉惡,是先輩為人處世、教育後裔的金玉良言、箴言警語。客家先賢言傳身教,客家後人取精用宏。

客家地區的祖訓族規包羅萬象。這一方面反映了客家地區民間修譜風氣之盛,每一個姓氏都在不同歷史時段興修族譜,每一本族譜都記載祖訓規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客家人強烈的宗族觀念、憂患意識、崇正願望、發展訴求。從一個族姓來看,只要家族成員很好地遵循祖輩的教誨,才能凝心聚力,加快發展,抗禦外侮,家和萬事興;從整個客家社會層面看,面對生存環境的險惡和生產、生活過程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以及人的內心之間產生的矛盾,就必須用中國傳統文化所宣導的核心價值觀作為最高準則,用來指導、規範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從而化成克服困難的動力,化成宗族團結的黏合劑,實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目標。

一座相對完整的圍龍屋,由某姓某代甚至幾代人所建成。因此,如何維持生活秩序和宗法制度,便是一個大問題。這時,各戶長者便會坐在一塊,共擬一份協定,並將協定內容刻鑿於石碑上,再將石碑鑲進堂內顯目的牆面。

土樓客家人立身處世、創業持家的座右銘,成為教育後人的祖訓家規,同時,在客家土樓裡,還蘊涵着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家庭美德的豐富內容,溫馨而有魅力。家訓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歷史。

為繼承和弘揚這一寶貴遺產,永定區認真挖掘客家文化、土樓文化,並把其中的客家家訓整理、展陳。「客家家訓館」通過族譜、圖片、書法三種形式展陳,內容涵蓋了土樓客家人的族譜祖訓和名人、名居家訓家規。其中,族譜家訓(祖訓)選取百家姓前20個姓氏和永定客家族譜中記載的家訓、民居對聯等用圖片形式展陳。

世界上有很多流浪文化,但是很少有像客家文化這樣能夠同化當地原住民文化這樣的狀態。難怪有人說,「在整個中華文化中,最具有行動力的、用自己的腳步表現自己文化選擇的,是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博大精深,無論是從精神、建築、民俗、方言等,經歷漫長的歲月後,最終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風格」。

永定客家先民大多是從中原地區南遷的漢族移民。顛沛流離的歷史背景使他們渴望有個安定可靠的生存環境。於是,他們就地取材,利用當地的生土、木材,運用中原夯土版築技術,建造房屋,這就是永定客家土樓的雛形。

永定特殊的地理環境,茂密的森林,使這裡成為各種野獸匪寇經常光顧的地方。這一切特殊的生存條件,都使得當地人望聚族而居,抱團生活。而土樓就滿足了這種理念和願望,成為他們遮風擋雨的場所。

爾後,千百年間,土樓又經歷了由粗放到精細,由簡陋到極致,多種形狀並存的發展過程。它們錯落有致地排列在這片開闊的盆地上,不同年代,不同規模,外秀內涵,伴著日月星辰,隨著歲月風雨,訴說著歷史往事,也訴說著風雅幽情。數百年過去,中原漢人的後裔在這裡逐漸站穩腳跟,休養生息,晴耕雨讀,耕讀傳家,崇文之風得以盛行。儒家很多文化特徵在中原基本都消失了,但在土樓裡仍得以保存,處處體現著古代中原傳統文化的特徵,流淌著地道的中原文明血脈和基因。

這一方面因為南宋以前,中原歷經戰火,而這裡仍像世外桃源,養在深閨人未識。另外與客家人世代相傳的精神內涵、倫理規範也分不開。無論是從歷史、建築還是文化上,永定客家土樓凝聚著中華民居建築的精華,展現出客家先民乃至中華民族的智慧。永定客家土樓體現了客家民系所留存的中原漢民族價值觀念和客家人在輾轉南遷過程中為適應和開拓新的生活環境所創造的文化因素。客家先民輾轉遷徙,歷盡艱辛,來到這片群山之中白手起家,無論是開墾農田,種植五穀,建造民居土樓,靠的全都是客家人勤勞的雙手,頑強的打拚。可以說,如果沒有客家人堅韌的精神,就看不到今天這『客家文化的象徵、東方古代文明璀璨的明珠、世界民居建築的奇葩土樓』。

土樓裡住著一個宗族的人們,數十人、數百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一家有事,眾人相幫。一座客家土樓,如同一個大家庭、一個小社會,被專家、學者稱為「熱哄的小城市」、「家族的小王國」。晨光微曦或斜陽西下之時,男女老少都會來到門廳、巷道,談天說地,有人拿著蒲扇、有人端著飯碗,其樂融融,好不熱哄。無不顯示著土樓客家人的優良傳統『團結互助、和睦相處』。

土樓客家人親如一家,還是源於客家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傳統意識『宗族觀念』。一支血脈就是一個宗族,在永定不僅每個姓氏修族譜,每個家族、宗族修家譜,而且每個百十戶以上人家較大村落都有宗祠。這也成為一個村落、一個宗族的標誌性建築。

世傳家訓鍛造客家風骨』。屹立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的振成樓是永定客家土樓的代表之一。步入土樓,刻有林氏家訓言法行則,福果善根的楹聯印在正廳中堂的正中央。白牆黑字,分外醒目。說話的規範就是行為的規範,言行必須一致;幸福的果實由行善的根培育出來,要幸福必先做好人、行好事1912年,林遜之設計建造了這座土樓,並精心撰寫、鐫刻了20多幅楹聯,提倡修身種德、遵紀守法、和睦團結,用於警示教育後世。振成樓的家訓為何集中寫於廳堂?因為大廳是說事講理的地方。從古至今,樓的家庭或者鄰里發生爭吵,德高望重的長輩就會將雙方召至大廳,指著家訓講道理,運用家訓做調解,化解矛盾糾紛。

  綱紀,大是國法,小是家訓。客家人把立身處世的家風家教以及衍生出來的家族名聲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忘祖訓、棄家風,無異於數典忘祖。因此,在土樓人家眼裡,嚴厲的祖訓家規堪比法律。

  涵養新風潤澤世代和睦』。振成樓是客家家訓文化的一個縮影。在永定,不管是土樓內的族群還是土樓外的千家萬戶,不管是大姓氏族還是小姓氏族,都有著各自的祖訓家規。千百年來,這些祖訓家規敦促著一代代良好家風的形成,維護著家族秩序的和諧穩定。盡孝悌、睦宗族、崇守信、息爭訟、戒暴戾……客家祖訓蘊含著豐富的法治文化內涵,甚至能夠起到法律治理起不到的作用。

  湖坑鎮南溪村設立了和文化家訓館,峰市鎮河頭村將全村十餘個姓氏的祖訓圖文並茂展現於文化長廊,湖雷鎮上南村將祖訓家規刻在農民公園的一塊石頭上……如今在永定,客家祖訓還被推廣運用於平安和諧校園、平安和諧村居建設,在家庭矛盾、鄰里糾紛化解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法治建設需要法治文化的支撐。客家祖訓飽含和睦、規矩、理法內容,作為法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老百姓具有很好的道德教化作用。比起生硬的法法規,祖訓禮法要柔和許多,群眾接受起來更加容易。和文化的祖訓家規、楹聯詩賦、諺語典故,在司法領域推廣運用,讓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在平安法治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溫故知新踐行當代價值』。崇尚真善美的客家祖訓,不僅承載著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功能,在司法實踐領域也發揮著獨特作用。舉動必端、為官必廉,這是客家祖訓」,「一介不取、吾人節操,這是鄭家規矩」,「為官必廉,不近聲色,不溺貨利……」,這些鐫刻在客家土樓楹聯上、寫在客家人族譜上的祖訓家規,已成福建省龍岩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被告法治教育的利器。

  龍岩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區之一,客家家訓文化源遠流長。龍岩市人民檢察院抓住客家祖訓的獨特教化功能,積極探索將客家祖訓納入檢察公訴、法庭審理之中,把法治與德治、法規宣傳與家風教育結合起來,增強庭審效果。

  客家祖訓不僅被引入庭審教育,更被別出心裁地寫進了起訴書。20155月以來,龍岩市檢察院精心收集客家陳、林、鄭、邱等近20個姓氏的客家祖訓家規,根據被告人的姓氏,將其宗族祖訓家規原文及解釋與相關法律條文一併寫入起訴書的附註,送達被告人學習。客家祖訓家規,在做人、生活、工作等多方面勸人上進守法,充滿著正能量,而引入客家祖訓,就是想將嚴肅的法律條文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用法律與道德一起教化他人。

  訓法同行化解矛盾糾紛』。不久前,永定區法院首次運用客家祖訓融入執法辦案,順利辦結了一起追索撫養費的執行難案件,成為當地的美談。自201510月客家家訓登上中紀委網站後,祖訓家規的社會影響力日益凸顯。永定區法院積極倡導法官吸納客家祖訓家規到日常辦案中,特別注重將其運用到家事糾紛、鄰里糾紛及刑事領域犯罪案件的審判、執行工作中來。

  客家祖訓家規作為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十分注重人的道德修養,其對客家人的影響不小於法律法規。將祖訓家規引入審判執行工作,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對審判執行理念的創新。[20161119]

龙岩学院举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研讨会

【龙岩学院】龙岩学院举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研讨会
·       
2017-12-12 19:22
为践行十九大精神,服务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促进闽台客家文化交流,1210日,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我校闽台客家研究院、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客家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客家文化龙岩研究基地主办,主会场在校演播厅。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龙岩市政协副主席刘友洪,我校副校长邹宇,台湾联合大学刘凤锦教授,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化部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客家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周建新教授,龙岩市统战部副部长曾光书,龙岩市文广新局正处级干部张胜本,来自台湾联合大学、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深圳大学等单位客家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和我校师生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闽台客家研究院院长陈弦章主持。
开幕式过后进行了两场主旨演讲,我校学报主编林清书教授和闽台客家研究院副院长徐维群教授分别担任了两场主旨演讲的主持人,周建新、邱英政、江彦震、钟俊昆、杨彦杰、陈弦章、张胜本、张桃等八位专家分别报告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刘凤锦和邹春生就主旨演讲进行了评议。
最后,闽台客家研究院副院长徐维群教授对本次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她介绍了本次研讨会召开的概况,指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研究是永恒又现实的主题,而本次会议具有学院风和地方风对话交流的特点,有利于实际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并希望以后有更多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人员加入客家文化生态研究和保护队伍,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共同促进交流、合作研究、合作保护和利用
龙岩学院易班发展中心
记者团宣
/龙岩学院官网
/龙岩学院官网
编辑/李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