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油紙傘
江彥震
油紙傘,是台灣美濃最具代表性的工藝之一。只要一提到油紙傘,一般人就馬上會想到美濃,雖然美濃並非臺灣唯一製作油紙傘的地方,但長久以來,美濃紙傘已成為地方特色文化的代名詞。在美濃這個仍保有傳統客家聚落樣貌的小鎮上,80%以上的人口是客家人。遠在清朝時期,紙傘便已出現於美濃人的生活中,但直到日據時期,製作紙傘的技術才被引入。
1924年,在廣東潮州學得製作紙傘技術的吳振興與助手林阿貴,兩人回到美濃,並帶回五位大陸紙傘師傅,開啓了美濃的紙傘事業。由1924年至1960年約40年,可說是美濃紙傘製作的最興盛期,計有12家紙傘廠。其中大陸師傅黃玉堂與地方仕紳古阿珍合作經營的「廣珍昌紙傘廠」,名盛一時,維持了34年之久。而紙傘廠均以「廣」字命名,如「廣振興」、「廣德興」、「廣榮興」、「廣美興」等,藉以表明源自廣東的不忘本精神。在1960年代塑膠製的洋傘發明之前,美濃紙傘業曾創下年產量兩萬把、產值四千萬的輝煌歷史。然而,經營型態仍多以家庭(族)工廠為主。
1960年代,臺灣積極發展輕工業,機械化生產的塑膠洋傘成為重點發展的產業,加上60年代日本工資高漲,日本將製傘技術移轉至臺灣,使臺灣洋傘業在1987年左右即創造了百億新臺幣的出口金額。在臺灣贏得「洋傘王國」稱譽過程中,製作耗時又費工的美濃紙傘業則面臨被迫關門的窘境。碩果僅存的「廣進勝」紙傘廠每日只做五、六把傘,勉強維持生計與傳承技術,美濃紙傘產業因此快速地沒落與衰微。
直到1976年,12月號的《英文漢聲雜誌》的一篇報導意外地為當時已走入黃昏的美濃紙傘產業帶來了轉機 ,該期特別以「廣進勝」的林享麟為封面人物,詳實地報導了油紙傘製作過程的繁瑣工序,呈現了這項傳統工藝材美工巧的精緻面貌,使美濃紙傘的聲名遠播至國際,也帶來了新的國際訂單。接單的「廣榮興」與「廣進勝」也召回分散各地的師傅,重新開啓了美濃紙傘的生機。
70年代的鄉土文學運動引發了對民間美術的探索,美濃紙傘所承載的文化意涵與本土美學意識相當受到重視,繼漢聲雜誌之後,對美濃紙傘的報導不斷。1984、1985年間,林福地導演拍攝《星星知我心》電視劇,以美濃湖畔的「廣榮興」紙傘廠為背景,引起廣大觀眾的熱烈回響,也帶動了觀光旅遊的風潮,使美濃紙傘重新定位,脫離原本遮陽擋雨的實用功能,成為高經濟價值的地方特色文化產業。而1973年李登華首開紙傘彩繪的風氣,舉凡花鳥、仕女、宗教人物、農村風光莫不躍然紙上,從此,彩繪紙傘蔚為風潮,更增添美濃紙傘的裝飾性與藝術性,提高了紀念與收藏的價值,從而也創造了美濃紙傘的另一個春天。
留傳至今已有八十餘載的美濃紙傘產業雖屢次克服逆境,突圍重生,但因第二代與第三代匠師多已過世或年邁,紙傘製作技藝瀕臨失傳,以難度最高的傘骨部分來說,該部分的技術原集中於屏東縣高樹鄉東興村,因臺灣工資上揚,90年代即外移至大陸。在競爭激烈的紙傘市場中,為省時省工而改採簡省的方式製作的紙傘愈來愈多,相較於以傳統方式製作的紙傘的美觀耐用,今日的紙傘有過度商品化而不耐用的隱憂。然而,少數的美濃紙傘業者秉持著傳承技藝的文化自覺,在削價競爭的市場中,強調精緻手工的傘面設計與製作,配合客家委員會的「臺灣客家特色產業輔導計畫」,在眾多店家中脫穎而出。引入相關設計專才,開發不同的材質與工法,專注於創新與研發可說是美濃紙傘能否以藍海策略致勝的關鍵。
過去在客家婚俗中,女兒出嫁通常要有聘金和嫁妝,其中油紙傘也是陪嫁妝奩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其他的妝奩則還有五色衫褲、梳妝台、腳桶、尿桶、門簾席、木箱或皮箱等,富裕人家的嫁妝則另有金銀首飾、綾羅綢緞及被褥毛毯等等。女方也會有送一些有吉祥諧音的蔬菜,如芹菜、大蒜、香蔥、韭菜等,以紅繩或紅布條捆綁後作為陪嫁。
依客家的習俗,男孩在16歲成年禮時,送紙傘給兒子,表示兒子已經成年。
|
||
|
現今台灣及東南亞等地的客家族群中,仍然還有用油紙傘作為嫁妝的習俗。台灣美濃『原鄉緣紙傘文化村』的創辦人李鴻鈞先生於1988年有感於本土文化之沒落,及客家文物之流失,毅然從音樂的領域出走,致力於傳承本土文化藝術油紙傘之保存與推廣。李鴻鈞夫婦是油紙傘製造第三代傳承者,師承林享鴻、劉運招老師傅為師,致力於提倡紙傘藝術生命,成立合灣第一座 客家美濃紙傘文化村。『原鄉緣紙傘文化村』,帶動家族成員投注許多之心力,成為美濃鎮第一紙傘之家,來開拓美濃客家紙傘文化的新領域。「原鄉繫情意、傘緣傳千里」是原鄉緣秉持原鄉客家的傳統精神,賦予傳統手工藝「油紙傘」及凝聚美濃歷史的鄉土、人文、社區等結合文化的一股現代使命感之最佳寫照。
製傘手工技能要求高,製傘人要以自己的技巧經驗來完成,技藝以師徒相承,靠師徒之間言傳身教及個人的悟性、長期實踐體會掌握,學徒須三年方可出師。所用的工具由鐵匠專門打製,傘的用料也很講究,以上好桃花紙為傘面,在柿子漆里浸透,一張一張黏貼在傘骨上。柿子漆是在油柿青的時候,把油柿搗糊榨出的柿子汁,既有黏性又不會把桃花紙黏住。以竹、木製傘柄和傘骨,用髮線紮好,傘面糊好後繪上圖案,塗上桐油,然後在室內吊起陰乾,至少要經過70多道工序,包括鋸竹、刮青、平頭、劈骨、鋸槽、削骨、排傘骨、穿傘、糊傘、裝柄等。
每個地區的油紙傘的製作過程以及所需要的程序步驟都不盡相同,但一般而言可分為以下四個主要的步驟:1.號竹:即選竹。2.做骨架:削傘骨,並進行水浸、日光晾曬等必要的技術處理,然後鑽孔、拼架、穿線、串聯傘柄傘頭製成骨架。3.上傘面:把裁好的紙黏上骨架,修邊、上油、曝曬,完成後已可以使用。4.繪花:於傘面繪上圖案。
美濃油紙傘製作的理念:1.堅持實用的基本精神:秉持學徒時期習製紙傘之精神,實實在在操作每一道工序,不偷工、不減料,用心完成每一把都是可以當雨傘用的高品質油紙傘。2.創新現代藝術潮流:研究各類紙質、布料、彩繪顏料對於紙傘的相容度,開發符合現代潮流的新式樣及製作各類型客製化紙傘,並參考各國紙傘製作技術,注入新思維,賦於傳統紙傘之藝術表現。3.期許文化永續傳承:傳統做一把紙傘需要四人,學糊紙要六個月、學做傘骨一年二個月、學裝傘柄四個月、學上桐油四個月。要把製作紙傘的技術傳承下去,需要各方面的條件配合,最基本的是製作紙傘的師父要能維持生活上的經濟。所以在目標上,應提高紙傘的多元化用途,如實用、裝飾、藝術表演、禮品、收藏等多方需求,增加紙傘的經濟效益及製傘師傅的經濟收益,從而提昇相關人員投入製傘的意願,使製傘工藝得以傳承,讓美濃紙傘文化持續發揚。[201701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