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擂茶之鄉─北埔

擂茶之鄉─北埔

                    江彥震

北埔是位在新竹縣偏僻的山鄉,光復後臺灣經濟快速發展,導致人口大量外流,使得北埔逐漸走向沒落凋零的境地。近年來復古風的興起,北埔純樸保守的民風,特別是濃濃的客家風味和獨天得厚地理環境,令人嚮往,經過計劃性的開發,成功的塑造以販賣「客家」為特點的「客家之鄉」。在臺灣只要提到客家,就讓人自然而然想到「北埔」和「美濃」,形成所謂「南美濃,北北埔」的現象。如今,北埔已成為星期假日熱門的旅遊渡假景點。假日休閒帶來了大批觀光人潮,更帶來了無限的商機,也因此使得山城人口急遽回流,造成交通混亂,治安惡化,環保問題日趨嚴重,往日純樸的民風,讓人無限懷念,這也是客家商業化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雖然如此,北埔本來就是以文化古蹟取勝,其歷史古蹟、文化景觀保持相當完整且未經破壞。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淡水同知李嗣鄴基於防番與開墾雙重理由,示喻粵籍九芎林庄〈今之芎林鄉〉總理姜秀巒與閩籍新竹西門城總理林德修,招募二十四股於北埔組設「金廣福」墾號,設三十六處防隘,募三百餘隘丁,進行開墾的工作。「金廣福」即為當時之開墾業務辦事處。金廣福公館如今則成為桃竹苗地區唯一的國家一級古蹟,目睹此黑瓦、紅磚、白牆的建築,自然而然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天水堂建於清道光十二年,由金廣福開拓墾戶首姜秀巒所建,可說是北埔聚落內最大的民宅建築,它是一座比例相當完美,客家傳統建築佳作。由於姜秀鑾身為金廣福墾戶之首,於「開墾」過程中,獲得北埔大部分的地業,故可比照他在九芎林老家而興建的大形宅院。天水堂亦是一級古蹟,為三合院古色古香客家民宅,現為姜家子孫居往。
三級古蹟慈天宮,創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而開墾之初慈天宮廟址雖已堪定,但因物資短缺,故暫以簡陋的小木厝奉祀,姜秀鑾家族自惠州迎請而來的觀音神像,其後隨著墾業漸進,在清咸豐三年遷建於現址。清同治十年當時的墾首姜榮華倡議擴建慈天宮,即為今日廟宇之規模。慈天宮為莊嚴典雅的三級古蹟,已有150多年歷史,香火鼎盛,是北埔人重要寺廟,廟內主祀觀音菩薩,配祀媽祖、文昌帝君、三官大帝、註生娘娘等菩薩,因此成為北埔鄉民心靈祈福的寶殿。
忠恕堂建於大正11年(1922年),一堂二橫建築。姜氏家廟建於民國11年,採雙堂二橫形式,四殿之回廊相連形成環狀設計,木雕尤為精緻。姜阿新宅,興建於1946年,歐式建築洋房,以堅硬青石為建材,散發出溫文儒雅的氣息。姜阿新宅,為仿歐式之巴洛克式建築,歷時三年餘完成,姜阿新宅和金廣福以及天水堂接鄰,是一座以原木為主要裝潢的宅第。當時姜阿新製茶事業如日中天,客戶遍及歐亞因而建此豪宅,既可接待貴客又可顯現商場魅力與舒適居家,是建築上難得的經典作品。姜阿新宅被評定為縣定古蹟。
北埔周邊林立傳統紅磚、土角厝,及改裝成現代擂茶的咖啡屋,各式客家傳統美食藝品店,交錯於山城中的南埔為農業觀光區,南埔入口有一座景觀虹色拱橋,保有原始田野風光,南埔的田園,鄉土焢窯、牛車、百年水車、石爺、老宅三合院、生態登山步道、麥克田園等觀光景點,也是也假日郊遊騎車的好去處。
客家美食的絕佳地點在北埔老街,這些讓人垂涎欲滴的客家美食有傳統擂茶、菜包、紅龜粄、菜頭粄、大餅、芋頭餅、番薯餅、客家小抄、福菜湯等讓人吃了還想再吃,百吃不厭。
在北埔客家美食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北埔擂茶」,現在全臺灣幾乎沒有人沒聽過北埔擂茶,北埔擂茶聲名遠播日益精進後,也可以說是帶動北埔觀光熱潮的主力,北埔擂茶在多年辛苦經營下來,所有喝過擂茶的人都讚不絕口,有口皆碑聲名遠播。在北埔觀光熱潮發展之下,經營北埔擂茶生意也成為目前最熱門的新興行業,滿街排隊等候座位的盛況令人難以想像。北埔擂茶打響知名度之後,全臺灣其他地區也相繼紛紛掛起「北埔擂茶」、「客家擂茶」的招牌,莫不希望分享一杯擂茶的羹
為了因應北埔古蹟導覽解說的需求,北埔文史資料的收集,北埔相關書籍的出版,導覽解說訓練班有如雨後春筍般的紛紛開班,北埔的文化古蹟解說的水平也日益精進,而且功力逐漸達到上乘的水準,這應該算是北埔發展觀光之後,最大收穫之一吧![9507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