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客家話』是蘇利南共和國「法定語言」


『客家話』是蘇利南共和國「法定語言」


江彥震


蘇利南華人勤勞敬業,在各個領域都十分出色。1980年,祖籍廣東惠陽的華裔陳亞先當選總統;而這裡的華人大多來自廣東客家地區,由於華人在全國影響力大,蘇利南視客家話為法定語言,還開設了很多中文學校;在2014年,蘇利南將農曆春節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這是南美首例,實現了好幾代蘇利南華人的夙願,不禁讓人讚嘆,「這裡的客家人真厲害,為我們客家人長臉」。

蘇利南共和國(荷蘭語:Republiek Suriname)位於南美洲北部,北濱大西洋,南臨巴西,東臨法屬圭亞那,西臨圭亞那,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國名源於當地原住民蘇利南人。該國舊稱荷屬圭亞那,原為荷蘭在南美洲的殖民,1954年成為荷蘭王國海外自治省,1975年獨立。

蘇利南無論以面積還是人口排名,都是南美洲最小的國家,也是西半球不屬於荷蘭王國組成體,唯一使用荷蘭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首都帕拉馬里博為蘇利南河口商港。蘇利南是一個種族、語言、宗教極為多元的國家,當中穆斯林人口占13%,其比例在所有美洲國家中最高。

蘇利南有多種語言被使用。荷蘭語是官方語言,使用範圍包括學校、政府、商業機構及媒體。2004年蘇利南成為荷蘭語聯盟的第三位成員國。荷蘭語是大約60%蘇利南人的母語,同時是其他人的第二語言或第三語言。在首都帕拉馬里博,荷蘭語是2/3家庭的使用語言,但在蘇利南內陸地區荷蘭語比較少人使用。蘇利南湯加語是當地克利奧爾人使用的克利奧爾語,是在街區裡最廣泛使用的語言,同時也經常根據使用場合的正式性而與荷蘭語交替使用。另外,「客家語是蘇利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

蘇利南華人(Chinese Surinamese)是中國血統的蘇利南居民,只有一小部分。蘇利南總人口約558,000多人,華人大約有40,000多人,約占7%。多數華人認為他們的祖籍是廣東客家人(東莞、惠陽或寶安)。廣東鶴山的客家人也有一小部分。許多華人活躍於零售與商業群體中。荷蘭的華人中,有百分之六來自於蘇利南。

1853年,由於奴隸制的廢除,蘇利南的種植園主們為勞動力的短缺而恐懼。他們叫政府從海外招募別的勞動者來。爪哇(荷蘭殖民地)政府招募了由18名華人組成的一群契約勞工,讓他們在薩拉馬卡的卡塔麗娜·索菲婭(Catharina Sophia)種植園工作。由於獲取這些勞動者的耗費太高,招募方決定不從爪哇,而從中國招募第二群人。1858年,500名華人勞工被荷蘭駐澳門領事招募。他們在4月抵達蘇利南,但結果卻是,沒人想僱人來做可以被奴隸們「免費」做的工作。因此,與華人的這份契約被修改,而由於哈爾萊斯·皮雷·欣普夫(Charles Pierre Schimpf)總督偏袒於僱傭者一方,因此這些華人還被蒙在鼓裡。華人卻被當作奴隸般對待了。之後當華人們為此而反叛之時,由於沒有合法的訴訟程序以及與現存規章相對立,他們被警方施以了笞刑。這是一種不合法的行為,但它被重複了一次又一次。雖然殖民地部部長揚·雅各布·羅許森受到了質詢(正式的獲取信息的請求),但這並沒有幫助。

19世紀5060年代,大約有2,500名華人去了蘇利南。大多數人被雇用為種植園的契約勞工。在他們的契約期滿之後,許多人在貿易中找到了機遇,並且大多數是在食品零售方面。其他的華人作為自由勞工、貿易者以及店鋪助手而來到蘇利南。這尤其是在20世紀5060年代。進一步的大規模移民是在20世紀90年代到來的。2007年,蘇利南有超過70,000名華人,並且移民仍不間斷。中國對木材與礦物快速增長的需求使得蘇利南對於中國的商業非常具有吸引力。來自中國北部的新華人移民們在蘇利南被叫作「鹽水中國人」。從20世紀60年代起,數千名華人又從蘇利南移民到了荷蘭。華人在小型與中型交易行業中,長期占據着顯著的位置。他們的後代們或者是混血兒,或者是完全中國血統。這些人大多數都受過良好教育。在社會的各種各樣的領域裡,都能找到這些人。此外,蘇利南人也已吸納了一些中國習俗。

華人血統的陳亞先曾擔任蘇利南總統與總理(1980-1982),他父親是客家人,母親則是混血的克利奧爾人。Imro Fong Poen擔任過內閣總理(1980-1986)。張運華曾任內閣總理(1980-1981)(2000-2002)。張吉興曾任內閣總理(1982-1986)。李火秀曾任內閣總理(1984-1988)。楊進華曾任內閣總理(2002-2010)Abigail Lie A Kwie曾任農業部副部長,全信黨(Pertjajah Luhur)的政治人物。Sandra LeeLi Kailin)曾任國民大會成員,蘇利南國民黨政治人物。Arthur Tjin A Tsoi曾任國民大會成員,蘇利南國民黨政治人物。Alwin Lee曾任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副主管(2012-)

Tjin-A-Djie是具有影響力的巨頭家族。Humberto Tan是廣播與電視節目主持人、作家。馮亞榮係足球運動員。華人血統荷蘭人Varina Tjon-A-Ten是被選為荷蘭眾議院議員的首名華人(2003-2006),她是名混血兒,祖父是從廣東移民到蘇里南的客家人。何天送是北荷蘭省芬赫伊曾鎮鎮長(2000-2006),荷蘭首位移民鎮長,荷蘭與歐洲的首位華人鎮長。Anton Jie Sam Foek是首位荷蘭駐拉丁美洲廣播通訊記者。Guillaume Lo A Njoe是藝術家。阿龍·溫特爾是荷蘭國家足球隊成員,贏得過1988年歐洲足球錦標賽,在1996年和2000年的歐洲足球錦標賽和1990年、1994年和1998年的國際足聯世界盃比賽中也代表過荷蘭,他是名混血兒,他的祖父張俊強是客家人。Etienne Shew-Atjon是足球運動員。榮阿賓也是足球運動員,他是名混血兒。

早在西元前3,000年時,蘇里南地區就已開始有人類的蹤跡,在居住此地區的原住民裡,最大的族群當屬濱海遊牧民族阿拉瓦克人,以及稍後才進入此地區的征服者、航海民族的加勒比人。除了這兩支主要的民族之外,在內地的熱帶雨林內尚有更多小型的部族。直到1650年時,開始有了第一批的歐洲人來到此地,由當時的巴貝多總督魏勒比爵士(Lord Willoughby)所率領的英國移民在蘇利南建立了第一個歐洲殖民地。

但過沒多久英國殖民地就遭到亞伯拉罕·克蘭生(Abraham Crijnsen)所率領的荷蘭殖民部隊攻擊,這場紛爭一直到1667年時第二次英荷戰爭(1665-1667年)結束才獲得初步的解決,在當年英國與荷蘭簽署了布列達條約(Treaty of Breda),荷蘭以他們在曼哈頓島所建立的要塞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今日紐約市的前身)與英國交換蘇利南,並且正式改名為荷屬圭亞那。

透過荷屬圭亞那與加勒比海地區的其他幾個殖民島嶼,荷蘭王國壟斷了當時世界主要的蘭姆酒生產事業,歐洲人從非洲引進大量的奴隸至此地區勞動,而成為日後非裔南美人口的起源。1799年時,趁著荷蘭被拿破崙所領導的法國併吞這機會,英國人重新獲得蘇利南的統治權,但在1816年拿破崙帝國瓦解之後又將該地歸還給荷蘭。雖然英國曾在他們短暫統治蘇利南的期間解放了黑奴,但是重回荷蘭統治的蘇利南,要到1863年以後才正式宣佈奴隸制度的廢除,使得荷蘭成為最晚放棄奴隸制度的歐洲殖民國家。為了取代解放黑奴之後所損失的勞動人口,荷蘭自荷屬東印度群島(今天的印尼)引進了勞工,其中除了佔極大比例的印度裔族群外,也有一部份是華人,而在1873年到1916年之間,也有許多印度勞工透過荷蘭的安排,移民到蘇利南地區從事勞動。這些外來人口在今日的蘇利南人口組成中佔了不小的比例,其中印度人(Hindustani,也就是北印度裔的移民)佔了27.4%,馬隆人(Maroons,其祖先是逃亡到南美內地的黑人奴隸)佔21.7%,爪哇人佔13.7%,客家人佔7%。

進入20世紀以後,蘇利南從原本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國家轉變為礦業生產國,今日的蘇利南是全世界最大的鋁土礦輸出國,而鋁土礦是煉鋁最重要的原料。除了鋁土礦外,蘇利南也是橡膠與金礦等重要工業資源生產國。

蘇利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聯合國的決議輔導之下於1954年被荷蘭規劃為一個海外自治省。而從1973年起,當地的自治政府開始與荷蘭展開溝通談判,並於19751125日正式獨立。獨立後的蘇利南一直處於政治不穩定的局勢,因此很多蘇利南人在這段期間選擇逃回荷蘭本土。1980年,一個由16位年輕軍事將領組成的軍政府推翻了原本的政權,由於政變時軍政府打出了掃除貪污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訴求,建立了社會主義共和國政體。軍事執政初期蘇利南政府還大致獲得人民的信賴與當初殖民母國荷蘭政府的良好關係與經濟援助,但在1982128日一場稱為十二月屠殺(荷文:Decembermoorden)的事件中,多達15位的政治反對領袖遭到執政政府的暗殺,此事件讓荷蘭當局非常不滿而斷絕了對蘇利南的經濟援助。

在歷經了幾年由德西·鮑特瑟主導的軍政之後,1987年時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之下,蘇利南的軍政府被迫重新啟動民主投票的機制,但投票後成立的民主政府,又在短短兩年後,於1989年時遭推翻恢復軍政。在1991年的大選之後,蘇利南才終於慢慢的進入民主政治的運作,但過多不同族裔分據各方的政局,仍然有動盪不穩定的隱憂。

根據198710月生效的新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武裝部隊總司令和國務委員會主席。擁有行政權,由選舉產生,每屆任期5年。部長會議(內閣)是最高行政機關,政府由總統、副總統和內閣部長組成,副總統任總理。對總統負責。國務委員會指導國家領導機關的工作,監督政府執行國民議會的決定。國民議會為一院制,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享有立法權。議會負責選舉總統、副總統和制定法律。

蘇利南的領土主要分三大區塊,由北向南分別依序是沿海的低地沼澤及平原,此區為人口主要分布區,首都亦在此;中部為丘陵台地,南部與巴西臨界則為高原。國境內大部分為丘陵和低高原,沿海面大西洋沿岸有沼澤和低地,向南地勢增高。全國平均海拔400-800公尺,最高山位於南部的朱里安娜峰海拔1286公尺。熱帶雨林氣候是此地的主要氣候類型,長年高溫多雨,森林面積占全國面積約七成左右。日平均氣溫達到27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1750mm3000mm,全年濕度都很大。這裡每年有兩個雨季,一個是從4月中旬到8月中旬,一個是從12月到1月,剩下的時間就是乾季。

中國人移居蘇利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53年,是居住最長久的民族之一。中國春節為蘇利南永久性節假日。1975年蘇利南獨立,首任總統和總理陳亞先就是一名華裔。黑人,中國人、印度人、印尼人,歐洲的後裔和土著印第安人構成了蘇利南六大民族。

目前華人在蘇利南已取得較高經濟地位,他們已從最初的契約勞工發展成為今天的企業家,他們中不少人曾出任蘇利南政府要職,也獲得過蘇政府頒發的榮譽獎章。百年來,他們自發組建多個華僑華人組織,還擁有屬於自己的媒體,2008年成立的蘇利南中文電視臺更是在海外不多見。華人社團還擁有中文學校。

20世紀80年代初期,蘇利南華人移民數量不斷攀升,而許多僑胞與當地社會存在著多方面的隔閡。為了便於僑胞們瞭解蘇利南國情,及時掌握當地最新動態,早日融入蘇利南社會,時任會長的張官錫領導的中華會館理事會本著僑團為僑的宗旨,經過多方努力,排除萬難,積極創辦《中華日報》,首刊於1982612日正式發行,《中華日報》從此誕生。

中華會館獨立經營報社十多年後,至1994年下半年,當時蘇利南政局不穩,為了增強報社實力,將更多資訊及時傳遞給廣大僑胞,把《中華日報》辦得更好,中華會館邀請華僑商會共同辦報,此後《中華日報》便由中華會館(現任會長李學雄)和華僑商會(現任會長陳錦華)共同主辦。

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同時也為了讓偏遠地區僑胞以及外國人士能以第一時間獲悉蘇利南新聞,掌握蘇利南最新動態,時任社長李學雄審時度勢地提出了開辦電子報的建議,並得到了報社同仁的鼎力支持,於2011105日創辦了《中華電子報》,是蘇利南首家中文版電子日報。

《中華日報》和《中華電子報》讓僑胞們充分瞭解家事、國事、天下事,是蘇利南僑民之間溝通資訊的重要管道,為宣傳和弘揚中華文化、增加蘇利南社團凝聚力以及促進中蘇兩國友誼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華會館」英文名稱:Chung Fa Foei Kon,位於帕拉馬里博市Keizerstraat 42,成立於1928426日,由張祖榮、池海光、張觀鳳、張桂森、徐裕孚等五位先賢創辦。

根據《廣義堂百周年紀念特刊》及《世界華僑》等歷史資料記載,20世紀20年代,由於當時唯一的華人社團廣義堂理事會,與一群華僑青年知識份子會員產生原則性分歧,一群志趣相投者繼而創辦了「梓友聯合會」,張祖榮等人以此為基礎,在蘇利南當時的火車總站以及中央市場附近的黃金地段組建中華會館。蘇利南繼廣義堂之後的第二個華人社團「中華會館」從此誕生,這是蘇利南華僑華人歷史上成立的第二個具有相同理念的僑團。

同時,廣義堂重新註冊,整頓組織,從此二者共同為蘇利南僑界作出卓著的貢獻。中華會館以聯絡僑胞感情、維護工商利益、招待來往同胞、施行慈善為宗旨。抗日戰爭期間在蘇領導救國工作,維護國家利益,並積極促進當地政府與僑民關係。會所曾經加以擴建,並於1956812日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儀式,再於19641010日在院內落成「中山堂」。

「蘇利南華人婦女會」在時任中國駐蘇利南大使袁南生伉儷的積極推動、支援以及各方的關心幫助下,於201038日在中國大使館宣佈成立,從此結束了華人定居蘇利南一百五十七年來沒有華人婦女組織的歷史。[201708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