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兩岸客家社團的演變

兩岸客家社團的演變
江彥震
台灣海峽兩岸客家社團的萌芽,成長,發展,演變,大約可分為三個時期:()萌芽草創期:時間點約從台灣光復1945(民國34)1025日至1987(民國76)715日,國民政府宣佈解嚴期間。據我所知,台北市最早成立的客家社團“台北市中原客家聯誼會”於1952(民國41)就成立、但當時並未向政府申請立案。
有客家奧運會之稱的「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其推動單位「世界客屬總會」,緣起於1971928日,香港最具影響力的客屬組織「香港崇正總會」慶祝成立50周年暨崇正大廈竣工,邀請了世界47個客屬團體、250多名代表在九龍彌敦道國際大酒樓及香港崇正總會大禮堂舉行慶祝活動。該次大會與會代表決議,把這次大會定為「世界客屬第一次懇親大會」;並要求每隔兩年,輪流在世界各地區的主要城市召開懇親大會。
那次的會議被譽為「客家人精神團結的新里程碑」。隨後於1973(民國62)在台北市召開世界客屬第二次懇親大會,由於當時香港仍屬於殖民地、中國大陸尚未開放,會議決定於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所在地籌設「世界客屬總會」,以便推動客屬團結,及籌辦「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的工作,「世界客屬總會」乃於1974(民國63)1011日,才在台北正式誕生,並公推薛岳將軍為總會長,翁鈐先生當選為首屆理事長,正式推動客家事務,共謀國內外文化交流與經濟發展,以服務社會人群。並通過「世界客屬總會」的會旗和會徽圖案,一直使用至今,未曾改變。
1949(民國38)隨著國民政府來臺的大陸各省同胞,在臺灣度過了近十年的歲月,由於離鄉日久,思鄉情切,為尋求情感的慰藉,紛紛成立故鄉的同鄉會,同鄉們可閒話家常,聊聊故鄉事。就在這種背景之下,「台北市永定縣同鄉會」於1970(民國59)成立,至今已40多年了。
1970年代,台灣的經濟快速發展,逐步躍升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大台北都會區的磁吸效應,桃竹苗及中南部地區人口前來就業,鄉親們離開家鄉日久,為滿足思鄉情懷,紛紛在台北成立各個縣市的同鄉會,於是乎台北市的新竹縣同鄉會、苗栗縣同鄉會及桃園縣同鄉會亦先後成立。
而元老級的“台北市中原客家聯誼會”為了購置會館,乃於1987(民國76)1112日,才向政府申請登記正式成立,並且改名為“台北市中原客家崇正會”。
此一時期客家社團的特色:1.客家人在都會區仍屬隱形人階段、2.都會區鄉親熱切渴望加入社團,以便身分有所歸屬、3.社團內部的團結力道強、4.社團領導人普遍多德望崇隆,政經及社會地位較高、5.世界客屬總會兼負維繫華僑向心的艱鉅任務。
()雨後春筍期:約從1987年解嚴至2001(民國90)614日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期間。此一期間發生了客家史上石破天驚的大事,1988(民國77)1228日,由一群有識之士所發起的“還我母語運動”,台灣大學的邱榮舉副院長即是發起領導人之一,一向隱形的客家順民,竟然也會走上街頭,抗議獨尊國語的語言政策,引起朝野各界的警醒,因而也深深的影響政治人物對客家的態度。成為政府對客家以及各族群態度改變的分水嶺。
都會區的客家人,慢慢走出隱形人的陰影,街頭不時可聽聞有人膽敢大聲說客家話。活動力較強的鄉親們不願再寄身大型社團,聽任他人的擺佈,紛紛各自成立小區域的社團,諸如台北縣幾乎每個鄉鎮都有一個客家社團,甚至好幾個社團,有志推動客家文化的鄉親,每一位都有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長才。客家歌謠班也就在這段期間如雨後春筍般一一冒出來,學習客家山歌、語言一時成為社會時尚。光新北市的客家社團就有47個之多;台北市的客家社團與歌謠班也將近也有80多個,沉寂多年的客家一時之間開始熱鬧了起來。
對兩岸來說,1988年是關鍵性的一年,當年10月在美國三藩市舉行的第九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中國大陸的客屬知名人士和梅縣客家山歌團首次前來參加,並決定爭取199412月在梅州市舉行第十二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從此世界客屬總會與客家祖籍地的聯繫逐漸緊密起來。梅州市為了參加並主辦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特別籌組成立“梅州市客家聯誼會”。這也成為大陸各個省市相繼效法的範例,因為大陸並沒有民間社團的組織,但為爭取舉辦“世界客屬懇親大會”,許多省市紛紛仿效成立各地區,或各省市的客家聯誼會。於是乎“客家聯誼會”一時成為一種風潮。
2006年,由台北主辦的第21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即有銀川客家聯誼會和西寧客家聯誼會的鄉親前來報名參加,讓我印象深刻。
此一時期客家社團的特色:1.長期以來客家壓抑的情緒獲得充分的紓解、2.經營社團成為部份客家鄉親的志業、3.客家歌謠得以普遍傳唱、4.教唱客家歌曲成為客家歌手的新舞台、5.兩岸客家社團交流逐漸熱絡。
()澎勃轉型期:從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於2001(民國90)614日成立迄今。過去成立的客家社團的名稱,大多冠上「客家」、「客家文化」,或者某一地區的同鄉會。許多社團的性質和功能相似度極高,有些地區客家社團的數量幾乎到達飽和,後來成立的客家社團有走向專業化的趨勢,有藝術方面、有醫美方面、有飲食保健、有運動養生等等。例如,成立30周年的「台北市龍潭旅北鄉親會」,日前更名為「臺北市飛龍文創發展協會」等。
近幾年來客家商會大行其道,希望經由鄉親之間的交往能互通有無,創造無限的商機。諸如,台灣客家商會、海南省客家商會、河南省客家商會等等。
此一時期,由於兩岸對峙的情勢緩和,和平發展獲得大幅進展,社會氛圍開放,族群平等,相互融和成為普世價值,客家社團的特色:1.客家社團成為政府客家行政機關經營的對象、2.客家社團也成為客家學術研究的現象、3.客家媒體成為客家社團的文宣工具、4.社團之間,區域之間相互交流、互動愈趨熱絡、5.同鄉會的主力逐漸凋零,會務有後繼無力之感、6.社團必須尋求新的動機與動能,以期永續發展、7.專業性、知識性、商業性的社團應運而生、8.客家歌曲的創作,新人倍出、9.客語教師成為新的行業。[201410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