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 星期六

客家人在澳洲


 














                                         客家人在澳洲

江彥震

華人移民澳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10年代,有東方紳士之稱的廣州人麥世英被認為是第一個到達雪梨定居的華人。而後澳洲東海岸的新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分別發現大量金礦,尤其是維多利亞州,掀起一股巨大的淘金熱潮,有「新金山」之稱的墨爾本引來大批中國礦工。截止到1857年,全澳有大約四萬名華人礦工。而伴隨著他們的後裔以及家屬的移民,澳洲境內的華人人數在二十世紀之前節節攀升。

澳大利亞華人(亦稱為澳籍華人、澳洲華裔、華裔澳大利亞人,英語:Chinese Australian)是指具有華人血統的澳大利亞公民,包括來自於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的第一代華人移民群體以及其後代。華裔族群為人數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佔澳大利亞總人口中約5.5%。大多數澳洲華人居住在澳洲東岸的大都市,包括雪梨和墨爾本。

剛建立起的以白人為主的自治政府持排華態度,陸續制定出一系列限制中國人移民的法案。到1888年,所有澳洲殖民地不再接受中國移民。第一任總理埃德蒙·巴頓宣稱「人類平等的原則只適用於英國人之間,英國人跟中國人之間則不遵循這條原則。」這種狀況直接導致了1901年澳洲政府開始的白澳政策,這項政策被政府施行為舉國政策,包括華裔在內的多個亞裔有色人種的少數族裔開始被官方以及政府排斥,使在澳華人在官方廢除白澳政策以前人數銳減,亦造成澳洲的多元文化的一個長時間的空白期。

北美以及歐洲的白人在當時對中國移民的敵視可從「黃禍」一詞中反映出,而這種態度在澳洲尤為顯著。1901年時的澳洲人口只有370萬人,與東亞諸國相差甚遠,所以在北美以及澳洲有部份人士擔心中國移民的湧入會「吞沒」歐裔澳人。聯邦政府擔心越來越難以控制的亞洲移民潮流會大幅度降低白人的薪資水準,這種情緒在亨利·勞森(澳洲著名詩人)1906年寫的一首詩「to be amused」中反映。

1901年,新的聯邦政府所進行的第一項立法舉措,就是通過了這項臭名昭著的移民限制法,在此之前在英國,加拿大以及美國已經存在類似的法律。白澳政策的真正有效廢除通常被認為在1973年,當惠特蘭的工黨在移民法中增加了一系列阻止強化種族觀點的修正案後。這些修正案確保了所有移民無論出生都有權在居住三年之後獲取公民權,並認可所有關於移民與種族的國際協定。1975年的種族歧視法案則使得官方制定的帶有種族色彩的規則為非法。1970年代,在愛德華•高夫•惠特蘭和馬爾科姆•弗雷澤兩屆政府對移民法的不斷修正下才最終將按出生國家選擇移民的政策完全廢除。

澳籍華人是指任何一個具有華人血統而已經歸化成為澳洲公民的華人或是華裔;這其中不包括在澳臨時工作的人士或是留學生。擁有澳洲永久居民簽證的非澳洲公民亦不屬於澳籍華人,只能算作華僑。澳洲華裔:是指父母或祖先具有華人血統,出生在澳洲並以融入本地文化的華人之後,被稱為ABC(英語:Australian Born Chinese)。澳洲華人:泛指具有華人血統而生活在澳洲的人士,特指已經入籍並歸化成為澳洲公民的華人。澳洲華僑:僅持有澳洲永久居民簽證的具有華人血統人士,但並未入籍歸化成為澳洲公民的華人。

1970年代開始;澳洲政府廢除白澳政策後,華人的地位在澳洲社會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其中不止體現在華人擁有傳統優勢的商業領域和學術領域,在政治領域亦是如此。而澳洲社會中的其他族裔亦在近四十年裡對華人的貢獻具有充分的認同,華人的知識份子在醫學,經濟學,物理學等尖端學科中為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2000年代開始後,以黃英賢和蘇震西為代表的華人政客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黃英賢曾任澳洲參議院的參議員,工黨領袖吉拉德內閣的財務部長(協助財政部長的部長之一),她是澳洲政治史中第一位亞裔客家女性參議員以及第一位亞裔財務部長。蘇震西為墨爾本市的第一位華裔市長,在任期間施政卓越獲得墨城市民的廣泛認可,並被評選為世界最佳市長。

20世紀上半葉就已經有零星的客家人到澳洲,而成群結隊移居的現象,則在20世紀下半葉才有,主要是來自越南、柬埔寨、老撾和帝汶的難民,此外是從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和模里西斯等地來的移民,至於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的移民則主要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

東帝汶客家人在澳洲是一種被迫的流離失所。長期接受葡萄牙殖民統治的東帝汶於1975年被印尼入侵和占領,有長達25年的時間,當地內戰不斷,造成數以萬計的人民死亡。其中不少華人(客家人居多)因印尼排華政策,紛紛以難民或移民的身分,投奔到鄰近的澳洲。移居澳洲的客家人主要說梅縣腔客家話,口音十分接近台灣四縣腔,一樣把父母稱為「爺哀」。

第一代移居澳洲的東帝汶客家人危機感最強,紛紛透過自修或者子女,學習如何使用網路,企圖運用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連結實體和虛擬社群,持續建構屬於他們自己的想像共同體。

進入近代以后,鎖國封關的局面被打破,客家人本其勇於開拓進取、能夠吃苦耐勞的精神,漂洋過海、出國謀生者也不少。他們在艱苦的創業過程中,也為居住的省(區)或國家的社會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澳洲早期華人移民多數是廣東人和客家人,華埠所使用的語言亦多數為粵語。1970年代澳大利亞政府推行多元文化主義政策,香港與東南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柬埔寨等)通行粵語的華人移民澳洲,華埠所使用的語言亦多數為粵語。1980年代後,隨著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中國內地移民湧入澳洲,加之自1970年代後雪梨和墨爾本等東岸大城形成眾多的臺裔社區,官話(華語)逐漸成為英語以外的使用語言。2001年人口普查中,澳洲華人中只有不到40%出生於中國大陸、香港或臺灣; 26%出生在澳大利亞,其他出生地有馬來西亞(10%)和越南(8%)。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官話和粵語為華人常講的兩種語言,其他使用語言包括閩南語和客家話。

與其他西方國家的華埠一樣,隨著越來越多的華人社區的形成,澳洲的大城市雪梨和墨爾本的華埠亦自2000年代後開始衰落。但一些主流的華人組織以及老字號商鋪依舊設立在華埠;華埠在某種程度上依舊代表華裔種族在充滿多元文化的國際都會地位。

世界客屬總會成立於1974年,並於1997年成立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今年221日更在澳大利亞墨爾本YEHS Melbourne Hotel CBD舉行「全球台灣客家聯合總會成立大會」,由全球各大洲台灣客家團體聯合組成,台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江俊龍也率團參加,並發表「四海皆有客,跨洋拓墾霽日月;五洲無非鄰,越界移樽共聲音」祝賀。

江俊龍表示,感謝總會長葉義深、名譽總會長伍其修邀請,適逢世界母語日,客家鄉親雖分布於各大洲,但無論在世界任何角落,都是一家、都有共同聲音,維繫全球客家情感的就是客語!未來將配合澳洲時間,規劃開設線上課程,讓海外有心想接觸客家文化的社團鄉親,能有機會向專業教師學習;總會成員也有許多為旅外的優秀企業家,江主委代表市府非常歡迎企業、各洲客家會、商會投資台中,在台中舉辦各項國際會議或年會。

駐澳大利亞代表處副代表陳慧蓁指出,很榮幸見證歷史性一刻,在海外多年,本身也可以稱作台客,深感澳洲各大城市的客家社團最為團結;剛上任第一天的駐墨爾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長呂明澤說,自己是詔安客家,來自台中,未來將和台中市政府合作,共同推展客家文化。

當選「全球台灣客家聯合總會」總會長的葉義深僑務委員表示,感謝江俊龍主委和各大洲總會長親自出席大洋洲總會長交接暨全球客家聯合總會成立大會,總會成立目標是希望各大洲客家人都可以被服務、照顧到,未來會與政府建立良好共識,全力協助海外事務,這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要請各大洲所有理事、監事全力支持。全球客家聯合總會籌備處召集人伍其修說明,總會各大洲成員均本著不分黨派顏色的立場,認同客家,全力做中華民國台灣的後盾。

為期三天議程中,同時也舉行大洋洲客屬總會第二屆和第三屆總會長的交接典禮,新任總會長江秀琴表示責任重大,將全力辦好會務,將大洋洲客家鄉親的心緊緊相連。江主委也特地代表台中市長盧秀燕帶來梨山茶葉及台中客家文創禮品贈給新任和卸任的總會長。

成立大會和交接就任典禮貴賓雲集,於墨爾本齊聚全世界100多位代表,包括駐澳大利亞代表處副代表陳慧蓁、駐墨爾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長呂澤明、駐墨爾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組長王偉年、僑委會駐雪梨文化中心主任施博祥、歐洲台灣商會名譽總會長暨歐洲客屬總會總會長黎萬棠、非洲台灣客屬聯合總會總會長羅應肇、秘書長黃志博、亞洲台灣客家聯合總會榮譽總會長巫達霖、諮詢委員湯銓進、大洋洲客屬總會總會長江秀琴、全球客家聯合總會監事長高晴宏、紐西蘭客家同鄉會長江文通、澳洲墨爾本台灣商會名譽會長劉國強、墨爾本客家聯誼會長張展智及多位僑務諮詢委員、海外客家相關社團等貴賓皆出席,展現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堅定支持和發揚客家文化的決心,慶祝晚會中,澳大利亞國會議員也多人出席祝賀,活動圓滿成功!

古人雲:“所謂文者,務為有補於世而已矣”。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該校客家文化研究所原所長羅可群所著的《澳大利亞客家》是目前系統研究海外客家人,尤其是特定國家和地區客家人歷史和文化、發展和變化,以及他們和原住人之間的交往、相互認同的首部著作。它的出版問世,進一步發掘客家歷史文化資源,拓寬研究視野,共同弘揚客家人精神和客家歷史文化遺產,具有較好的現實意義和較高的學術價值,堪稱客家文史園中綻開的一朵奇葩!

誠如著者在《緣起》章節中所言:“2001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客家人文化研究所甫成立,即確定以海外客家人為研究物件,以文學為重點。趁有親人在澳洲之便,從那一年起,我一次又一次踏上這塊令人神往的土地,去尋訪那裡的客家鄉親”。要知道,在異域他邦研究當地客家移民的歷史和文化,其難度可想而知,僅“有親人在澳洲之便”是微不足道的。羅可群不忘研究宗旨和責任的所在,知難而進,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以圖求研究成果。為此他在澳洲穿州過省,行程數千里,走訪了一百多位不同遷移背景、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不同社會階層的澳洲客家移民,以及不同地域()客家人聯誼會的當家人,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礎上,他參閱了大量記載澳洲客家人的文史資料、報刊書籍等。歷經多年心血,幾易其稿,終於寫就《澳大利亞客家》。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澳大利亞客家》,是一部嶄新的客家史著。它較為全面系統、真實生動地反映了澳洲客家人從各地遷移而來,到創業坎坷磨難,落地生根,融和主客,情系中華,弘揚客家和華夏文化,繼而進入上層社會參政議政,奉獻聰明才智的艱難歷程。塑造出一批澳洲客家人精英形象。這其中有:在澳洲旅遊業界的常青樹、被譽為“傑出的客家妹”的楊美清;有在維省華人社區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達成超市連鎖店的黎氏集團總經理黎守謙;有留澳大學生一邊求學、一邊創業的年輕企業家范集隆;有立志為族人爭取權利,幾經打拼進入澳洲政界,成為首位華裔女議員的沈慧霞、悉尼市副市長曾筱龍……在他的筆下,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悲有歡,有因有果。讓人讀後感歎“坎坷磨難,玉汝于成”是千真萬確的真理,給人啟迪與醒悟,激勵人們奮發向前。

澳洲昆士蘭客家會於64日在布里斯本森林湖畔(Forest Lake)舉辦一年一度的「2023年端午賽龍舟多元文化節」,今年報名參賽隊伍眾多,並首次新增614歲的「青年組隊伍」龍舟競賽,當天上午首先安排昆士蘭國樂協會的優美樂曲演奏,緊接著邀請駐布里斯班辦事處處長范厚祿、昆士蘭客家會會長姜如霞及昆士蘭臺灣中心主任歐陽群敲鑼擊鼓為活動開場,隨後由雙人太鼓擊出充滿節奏感的表演,喚醒周日早晨選手與來賓們的抖擻精神。

當天貴賓包含駐布里斯班辦事處處長范厚祿伉儷、組長吳允仁、昆士蘭臺灣中心主任歐陽群、僑務委員林淑美、羅富齡、僑務諮詢委員柯文耀、徐瑞雲等僑務榮譽職人員,各臺灣僑團代表及當地居民,預估近1萬人次熱情到場共襄盛舉。

范厚祿表示端午節是臺灣重要文化傳統的節慶之一,感謝昆士蘭客家會每年舉辦端午龍舟競賽活動,傳承此節日的重要精神,讓多元文化族群間交流聯繫情誼,家庭友人能團聚在一起,享用應景的家鄉美食一解鄉愁,而端午重頭戲之一的龍舟競賽更能體現運動家精神,亦感謝各界對這項臺僑在當地舉辦文化交流慶典的支持。歐陽群則感謝主辦單位成功舉辦年度龍舟賽活動,凝聚客家鄉親情感,也發揚臺灣客家傳統文化,並祝福活動圓滿順利。

姜如霞致詞由衷感謝所有志工、客家夥伴齊心合作籌備多個月,同時感謝駐布里斯班辦事處與當地市政府等各單位的支持,以及客家鄉親與各文化族群貴賓們的參與。姜如霞說,本活動有豐富多元的文化創新表演、臺灣及各種文化美食攤位等精彩內容,希望大家都能共同體驗;她亦表示會持續邀請老中青幼各世代的賽舟隊伍、表演團體與志工團隊等,願能讓臺灣客家文化薪火永續傳承下去,並促進澳洲多元文化交流互動與社會和諧。[202312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