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9日 星期六

彩虹之國 南非客家人






 

彩虹之國 南非客家人

江彥震

根據歷史上的記載,客家人抵埗非洲最早是在十七世紀。1623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長龐德古(Willem Bontekoe1587-1657)在《難忘的東印度旅行記》中記述的:他們把在中國強擄或瞞騙的「豬仔」全部送往澎湖,每兩人綁在一起,在胸脯上烙上英文字母印記,也就是押送地的簡稱,「C」運往「古巴」,「P」運往秘魯,「S」運往檀香山,「A」運往南非。也有一批先運到荷屬的殖民地巴達維亞(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再賣往各地。這個時間剛好與客家人第三次南遷的時間重合,客家先民繼續南遷途中,被擄、被騙、被拐運到他們的殖民地之一的南非。

另有史料記錄,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開普敦大興土木,亟需苦力。1658年,殖民者將數千名囚犯從印尼運抵南非,其中包括來自廣東南海、順德的廣府人,粵東的客家人。這些華人大多數是因無錢償還債務而淪為「流放犯」落戶南非。

客家人飄洋過海,遠走他鄉,除了「外力驅使」,也有「中國因素」。例如,明朝鄭和下西洋,有客家先民加入鄭和的船隊,隨同出訪,到過南非,就有部份人留下來,與當地土著通婚。這也解釋了前些年有黑人東來,憑中國姓氏尋根問祖。

南非現有人口4910萬,主要有黑人、白人、有色人和亞洲黃種人四大種族。現在的華僑華人數有30多萬人,其中客家人近3萬多人,大多數已加入南非國籍。

英國殖民者入侵南非後,就曾以多種手段掠奪華工開發南非,其中客家人相當部分是從模里西斯、加爾各達等地轉過來的。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慘敗,被迫開放五口岸通商,西方殖民者利用“洋行”,大量掠奪華工,在潮梅地區盛行達50-60年,據統計有10萬多人被送到非洲,其中不乏客家人。

南非地處南半球,座落在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匯處,南非有「彩虹之國」之美譽。連膚色都是多姿多彩的,四大種族包括黑人、白人、黃種人和雜色等。其中黑人佔全國人口的八成,被譽為「上帝在地球上最古老大陸的最大涂彩」。

當年清廷戰敗,英國割據香港,大興土木興建「女王城」,於是有了維多利亞港。南非也曾經是英國殖民地,建有伊麗莎白港,成為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在南北半球遙相輝映的縮影。客家人登陸南非的第一站,正是非洲東南部的伊麗莎白港。

目前在南非生活着大約三萬的客家人,其中又以非洲大陸的商業中心約翰尼斯堡(當地華僑簡稱為約堡)最多,佔了將近兩萬客家人,且大多數已加入南非國籍。許多人的祖上來自梅州,已經在非洲生活了二百至三百年。這些「老僑」已經不會說中文了,只知道故鄉在遙遠的中國。

據史料記載,早在1870年,就有少數客家人以印度洋島國模里西斯、留尼旺和馬達加斯加作為跳板,來到伊麗莎白港。這間接印證了早年的客家人流傳的一句話「有錢轉唐山,無錢番過番」,意即發達了衣錦還鄉,否則繼續打拚,在異域他鄉尋找機會。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南非發現第一座金礦,導致客家人以契約華工(俗稱的賣豬仔)身分抵達。客家人來到彩虹之國的高峰時期大約從1909年開始並持續到1919年。這十年由於中國連年戰亂,為了求生存,東南沿海的客家人漂洋過海,遠渡重洋來到彼邦。

新中國成立後,因為南非白人政府與台灣關係極為密切,不少台灣客家人遷移到南非。尤其是是上世紀70年代,南非推動招商引資,大批旅居港澳台的客家人遷移到南非。最近的移居潮是在80年代,由於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大批來自中國大陸的商企到南非尋找發展機會,成為新一波移民浪潮的主力。

客家習俗也是「與時俱進」,根據沙頭角《吳氏族譜》記載,該宗族先民是從清朝康熙年間從梅州大埔遷居羅浮山畔的博羅,後輩再遷徙至沙頭角。他們把大埔原鄉的鯉魚燈變成面向海洋的沙頭角「魚燈舞」,被評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深圳沿線的客家人「耕漁而外,不廢弦歌」,傳統的客家山歌自然洋溢「山風海韻」,歌詞也就有了濃厚的海洋氣息。

中國與南非的關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開普敦的客家人是最早涉足南非的華人之一。客家先民為了逃避戰亂,為了改變自己的族群命運,不斷地遷徙,甚至海外的客家人都是如此。客家人的海外遷徙,有史記載就是,文天祥起兵抗元失敗後,梅縣松口人卓謀等憤然出國,抵達東南亞。由於生活所迫,他們中的一些人繼續遷徙,一些人到了模里西斯、南非等地。

明朝鄭和下西洋,客家先民加入鄭和的船隊,隨同出訪,到過南非,有一些人留下來了。明嘉靖年間,大埔人蕭晚、程鄉(梅縣)人、林朝曦與饒平人張璉為首的武裝力量發展到10萬人,後為戚繼光所敗,不少部屬流散到東南亞各國定居,一些人到了模里西斯、南非等地。民國新修《大埔縣誌》記載;明崇禎十三年(1640),鄭成功舉義旗抗清,鎮將江龍、偏將羅宏(均為大埔人)等率領義軍幾千人,隨鄭成功到臺灣,以後不少人輾轉到南洋各地,一些人到了模里西斯、南非等地。

乾隆中葉,梅縣石扇人羅芳伯,因參加過反清秘密組織,有“叛逆”嫌疑,不能在鄉立足,便邀集鄉人江戊伯等9人連同福建等地的客家人一起從梅縣動身,經虎門乘木船南渡,隨季風漂流到印尼婆羅洲西岸坤甸,由於生活所迫,一些人到了模里西斯、南非等地。祖籍梅州人士、前清秀才、被叫“漢山大哥”的吳偉康是洪門會領袖,後帶領眾人到印尼發展,由於生活所迫,一些人到了模里西斯、南非等地。

清朝咸豐、同治年間,祖籍在梅縣石坑的洪秀全領導的以客家人為基本隊伍的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倖存者多被迫逃亡日本和東南亞各國,由於生活所迫,一些人再次遷移到了模里西斯、南非等地。

近代客家人移民南非有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在抗日戰爭期間,由於日本侵略中國,民不聊生,中國人到南非尋找生存機會;第二次是新中國成立後,因為南非白人政府與臺灣關係極為密切,不少臺灣客家人遷移到南非,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在南非“獨立家園”及投資的產業政策的鼓動下,一批旅居港澳臺的客家人遷移到南非;第三次高潮是在20世紀80年代,由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中國大陸和港澳臺的客家人到南非尋找發展機會,成為這次移民浪潮的主體。

客家人的主要移民路線:由香港,南洋,到達模里西斯、留尼旺和馬達加斯加,再遷移到其他非洲地區;由香港、南洋,直達南非,或經模里西斯轉南非,後來又從南非移居其它鄰近的國家。

客家人主要居住在南非三個首都普利托里亞、開普敦、布隆方丹和商業中心約翰尼斯堡、德班、伊麗沙白港等地,商業中心約翰尼斯堡最多。上世紀70年代之前,南非法律嚴格限制中國移民可以從事的經營活動和地點以及他們的生活,大批年輕的客家人,離開南非前往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定居。20世紀70年代,由於一項鼓勵在所謂的“獨立家園”及附近投資的產業政策,來自東南亞,以及港澳臺地區的客家人開始在南非投資。

上個世紀70年代後,南非政府准許有色人種在南非購置房產等,在約翰尼斯堡市中心,不少客家人開始開設店鋪經營中國雜貨、餐廳、旅行社等業務。1998年中南建交後,2005年底,在約翰尼斯堡新建的唐人街,華人居民已達6萬人之多,唐人街門樓由南非客家聯誼會副會長陳煥全捐建。

現在南非的客家人有如下幾個類型:一是中國大陸,以及港澳臺各大公司派駐南非的商務代表;二是中國大陸,以及港澳臺前來尋找商機的個體或私營者;三是定居下來的客家人經營者;四是從中國大陸以及港澳臺到南非高校的客家留學生。

現在南非客家人的職業:老一輩客家人主要經營雜貨店、洗衣店、蔬菜店、茶館和餐館。新客家移民以經商為主,同時也從事電子、電腦、電器、金融、飲食、商貿、旅遊、建築、漁業、紡織等行業,受過良好教育的新一代客家人或者就職於中資企業,或者成為各行業的專業人士,甚至供職於政府部門。1994年,新南非誕生後,客家人前往南非的人數逐漸增多。華僑華人經濟快速發展,南非客家人中成功的有李鏗發、陳雲生、李傑發等。

南非客家人繼承了客家傳統,開辦學校。在南非的種族隔離時期,客家人將所賺到的錢用於興辦中文學校,用於回家鄉建設、購置房產,購買土地等。在上世紀20年代,南非的約翰尼斯堡、伊麗沙白港、開普敦等地先後開辦了華文小學,40年代約翰尼斯堡增設了華文中學,50年代以後,華文學校規模得到擴大。

早期的客屬社團組織是為維護權益,如約堡梅州人參與創辦的梅僑商會、南非東倫敦中華會館、梅縣同鄉會,維益社、南非中華公會、南非聯衛會所等社團會館等。在住在國,客家人興辦中文學校,不少客家人還加入南非執政黨,為南非的獨立富強做出貢獻。對於祖籍國,在辛亥革命和抗日戰爭時期,南非客家人不僅捐獻了大量資金,而且購置了大量公債、國債,至今仍然沒有兌換。南非客家社團會館還在家鄉購置會所、產業,服務回鄉同胞。

2001年,以南非中華公會為基礎,聯絡一部分台籍人氏和梅僑公會、福建同鄉會、上海工商聯合會,粵港澳商會等,成立了全非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2002年,南非客屬聯誼會成立。20041月,南非華人警民合作中心成立,為僑民僑胞提供警務及法務諮詢、溝通、協調等服務。

由於南非政府的種族政策好轉,給了客家人生存和發展空間;由於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與南非的關係友好,提高了客家人在南非的社會地位;由於客家人積極主動融入當地社會,現在生存環境得到較好的改善。

南非開普敦臺灣客屬會於611日舉辦成立大會,由客家女婿滑敏華榮任首屆會長,駐開普敦辦事處處長林映佐、非洲臺灣客屬聯合總會總會長羅應肇及旅居開普敦客家鄉親約50人到場見證。

林映佐致詞感謝羅應肇的努力,促成開普敦臺灣客屬會成立,並且勉勵滑敏華將客家人硬頸精神發揚光大。他續分享近日在開普敦舉辦2022年非洲能源展的情形,以及南非即將面臨選舉制度的改革,邁向更民主化前進。滑敏華致詞表示,很榮幸擔任首屆會長,今後將秉持客家忠義精神,傳承客家優良傳統文化,凝聚臺灣客家鄉親向心。羅應肇指出,2018年受客委會前主委李永得囑託,非洲臺灣客屬聯合總會2019310日成立,目前非洲地區已成立6個分會,期盼將客家人及新客家人團結起來,保存並發揚客家文化資產。他當場致贈開普敦分會成立基金,以表達支持。

滑敏華、何瑞珠夫婦在所經營的媽媽廚房餐廳,為與會人士精心準備道地的客家美食佳餚,包括客家麻糬、湯圓、梅干扣肉、客家鹹豬肉等,令人齒頰留香,另外貼心致贈每位與會人士端午應景粽子,客家鄕親難得齊聚一堂,互動熱絡,場面溫馨又熱鬧。

當日與會人士包括僑務諮詢委員陳源淵、劉叔英、林錦華、僑務顧問黃坤發、開普敦臺灣商會會長王國揚、名譽會長藍國勇、國際佛光會開普敦分會會長江棟樑、南部非洲臺灣客屬聯誼會副會長黃志博、開普敦臺灣客屬會副會長陳鵬文、理事梁培基、監事黃信彰、謝莉棠、駐開普敦辦事處組長楊先耀及僑務秘書李綺霞等。[202312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