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文化概念客家

文化概念客家
《愛客網》[2007.12.16]
江彥震
客家人係漢族的一個民系,其源起有許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土著說」和「中原說」。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三角地區的古越族漢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
多數學者專家認為,中原客家民系受五胡亂華所驅使,晉代永嘉以後開始南遷,這些較少數漢族人在唐末至明中葉已聚集於閩、粵、贛連結地區,經過與當地等人口居多數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具有有別於漢族其他民系的獨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個漢族民系。其文化的主要特徵及表現出繼承中原漢族文化,所以應肯定為漢族的一個支系。但是這支民系不是純漢族血統,其文化也不是純中原漢文化,所以作為一個群體,其成員就應該包含相互融合,享有共同文化特徵的不同民族的成員。因此,「客家」的說法是作為一個漢族民系的稱謂,並非是一個種族的概念,而是「文化的概念」。
而客家文化則係由客家族群日常生活所逐漸形成有別於其他民系的生活方式,一般來說客家文化具有如下各項特色:
壹、客家民居
一、住的方面:「土樓」被視為表現客家智慧的象徵,主要是為防禦外敵而設計,一般多以同姓宗親住一起。「土樓」代表客家文化的主要特色。
二、為適應時代與環境的演變,「伙房屋」在台灣客家傳統建築中,以ㄇ字型最具代表,外觀也像大家所熟知的三合院一樣。
三、堂屋:堂屋有一堂式、二堂式、三堂式、四堂式、九堂式、還有十八堂式。一般三堂式以上的統稱為“府第式”,在閩西稱為“五鳳樓”。
四、圍龍屋:主體是堂屋,它是二堂二橫、三堂二橫的擴展,比堂屋還要複雜些。
貳、客家美食
一、客家飲食方面,由於客家民族早期生活困苦,對飲食無特別要求,所以日常以米和蕃薯為主,另佐以豆腐、豬肉等為主食。由於勞動成性,熱量需求大,以「鹹、香、肥」為烹調的主要特色。而「四炆、四炒」為客家主食的代表。四炆:肥湯炆筍乾、鹹菜炆豬肚、炆爌肉、排骨炆菜頭。四炒:炒肉、鹹酸甜、豬腸炒薑絲、鴨紅炒韭菜。
二、客家名菜不少,通常以小菜為主,著名的客家美食名菜有薑絲炒大腸、客家小炒、鹹豬肉擂茶、梅乾扣肉牛肉丸釀豆腐客家生魚膾客家鹽焗雞、狗肉、捶圓(肉圓)、酒雞(雞酒)、各色釀菜、苦瓜炒鹹蛋盆菜算盤子客家炸肉、麒麟脫胎、魚生(生魚片)、水晶肉、開鍋肉丸與大卷、夢卜圓、涮九品、炒肉雜、八珍窩鴨、煎蛋餃、魚白、客家麵豬腳醋、萬巒豬腳、黃酒雞白斬雞、大塊肉、烤全豬(烤乳豬)炸大腸茶粿、福菜湯、東江豆腐煲金桔醬、閩西八乾、客家湯圓、孳粑、發粄、艾粄、味窖粄(水粄)、煎丸、笋粄、薄餅、老鼠粄、鴨鬆羹、憶子粄、鍋啟粄、笨畚箕粄、燈盞糕、芋子餃、杏仁豆腐、蕨須包、韭菜包子、炸芋丸、炒香螺、茶蛋、毛糕。
參、語言
客家話:又稱“客方言”。客家話係中國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客家人的特徵之一,就是講客家話。各地客家人所講的客家話雖有差異,其基本特徵卻是大體相同的。客家人所強調並堅持的傳統即是“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所謂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人。
客家話還可分為四縣腔、海陸腔、大埔腔(東勢腔)、詔安腔饒平腔(楊梅腔)等。
肆、藝術
客家藝術有客家音樂地方戲劇採茶戲、漢劇、花朝戲提線木偶戲、山歌劇、舞蹈、曲藝、美術、工藝、客家山歌及其他民間藝術。
伍、客家服飾
一、衣的方面:客家服飾充分展現樸實無華的特性,在穿著上普通稱之為「唐裝」,客家人稱之為「衫褲」。男、女皆為上下裝,上面是衫、下面為褲,樣式剪裁單純大方,多選用藍色與素色(如黑、白、灰)。
二、「藍衫」是客家婦女傳統的服裝。在客家的歷史中,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客家文物,一直是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以及內涵;在客家人最困頓的開荒歲月裡,吸汗、實用、不怕髒的藍衫,更是把客家人刻苦勤奮、勇敢堅強、內斂的精神表現地淋漓盡致。製作藍衫的手法我們稱做「藍染」,這是以前客家民間日常生活中非常獨特的一個文化特色,以植物最天然的色澤把棉布或是麻布染成我們所看到的藍色,雖然目前在社會上已不多見,但也唯有從「藍衫文化」中,才能找到客家人所與生具有的精神與傳統。「藍衫」顯現出一種踏實、穩重的本質,也發揮了客家女性不屈不撓的韌性,樸素當中煥發出溫暖的光彩。藍衫擁有的便利性,因其寬大且翻摺的袖口和貫通的腰帶,可以用來放置物品或錢幣,非常方便。它也具有長久性,因為剪裁自由加減花邊的方式,所以可以視場合及年齡做些微的修改,非常實在。除此之外,平面且直線的剪裁,皆可調整長短,便於活動。適合於戶外勞動或是家居兩相宜。
三、美濃油紙傘:客家文物的代表。
陸、客家之行
一、行的方面:在先民來台後,日常生活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可分為水、陸兩方面,早期交通工具構造單純簡便,材料大致以竹木作為結構,由於往返途徑穿梭崎嶇山林、田埂小徑或是曲折水域,所以多仰賴人力為主(如花轎、雞公車、板車、黃包車、三輪車等),另以家畜動物(如牛車、驢車等)和自然力(如帆船、竹筏等)。
二、今天已隨著整個社會的進步全面現代化了。
柒、客家信仰
客家民間信仰是多元化的,融合了南方土著的信仰和中原漢族的信仰,以及周邊各民系的信仰,交匯而成整個客家的民間信仰。客家信仰包含有天地崇拜,諸如天公、玉皇大帝、土地伯公、三山國王;動物的崇拜,諸如蛇、龍、犬、牛等的崇拜;祖先崇拜諸如宗祠、堂號,尤其是台灣義民爺的信仰等;還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等形成多神的信仰系統。
捌、臺灣客家的精神中心
義民廟(忠義祠):全台以四個縣市的義民廟宇最具代表性,包括新竹新埔義民廟、桃園平鎮義民廟、苗栗頭份義民廟和獅潭義民廟、屏東六堆忠義祠。義民廟與其他廟宇最大的差異,在於前者並未有龍柱,而是使用圓形石柱,柱珠部分為圓形,但各面收線角成為八段,各段皆雕有花、鳥和水果等,雕工十分精采且細膩。
玖、客家精神
一、客家精神是由客家歷史打造出來的。客家歷史是客家先民、客家人的流浪史、拼搏史、創業史。為了生存、發展,長期的遷徙、流浪,顛沛流離,逐步地擺脫了中原「安土重遷」和「父母在不遠游」的傳統保守觀念的束縛,樹立起「四海為家」的新思想。也就是長期的顛沛流離,在逆境中求生存、求發展而必須奮力與自然、與社會抗爭,努力拼搏,勝利者,就是這些敢於拼搏、敢於冒險進取的強者,他們終於到了彼岸,獲得新生和發達。客家先民在中原老家受到儒學的傳統教育,宗族家族觀念根深蒂固。離開中原背井離鄉,長期的流浪生活,更體會到宗族、家族合力的重要性,更加鞏固和加強了宗族家族觀念,於是敬祖睦宗的思想觀念顯得十分突出,扌背父骸,聚族而後,修族譜,修宗祠十分突出。
二、客家先民在飽嘗長期離鄉背井痛苦之後,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在家不知娘辛苦,出外方知慈母情」,「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於是更加戚戀家鄉,並深刻體會到家、鄉、國命運一體,榮辱與共的關係,使愛國愛鄉的思想強烈地表現在各個方面,顯得尤為突出。客家精神的表述有繁有簡,有長有短,可以函益意識和行為的各個方面,但最為突出,最為本質的可以歸納為「四海為家,冒險進取,敬祖睦宗,愛國愛鄉」十六個字。
三、遷徙的生活型態,使得客家族群團結一致,建立起強而有力的集體住宅,通常同一姓氏的宗親聚居一起,有自己的祠堂,這種客家組織,對內謀求經濟上的自給自足,對外共同抵禦外敵,客家人同舟共濟,休戚與共,具有鮮明的族群認同,因此,客家人向心力特別強。
四、一般客家的家庭裡,數代同堂是很普遍的情形,在大家族中,子孫雖多,仍然非常重視小孩的教育問題。大家族中的教育經費,多由「公嘗」支出,「公嘗」是一族共有的財產,有來自海外客家親友的捐助、或累積家族的遺產。過去客家人為贊助子弟赴京趕考,多捐出遺產供應族人使用,而有「公嘗」這種公有財產,如今仍有不少旅居海外的客家僑胞,捐助家族中的教育經費。
五、所以,總結上述,普遍來說客家人被公認的具有下面幾個精神特點: 1 刻苦耐勞、剛強弘毅 2 勤勉創業、負責 3 團結奮鬥、熱情好客 4 重視教育 5 女性具備勤儉美德
拾、客家學術機構
目前許多大學、院、校多設有客家相關系、所、學院,諸如: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家研究中心、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成功大學、聯合大學全球客家研究中心,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新竹師範學院、中山醫學大學、真理大學、台中師範學院、開南大學、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屏東教育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美和技術學院、明新科技大學、大仁科技大學等。[9612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