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

六桂聯芳

六桂聯芳
江彥震
『六桂堂』的六姓源出於「翁」姓六桂堂是一個十分著名的堂名,指的是中國南方閩粵一帶的洪、江、翁、方、龔、汪等六個姓氏。根據歷史文獻的記載,南方的這六個家族,雖然所頂的姓氏完全不同,但追本溯源,實際上都是一父所出的同一家人,統統都是翁家的子弟。所以才會共用『六桂堂』的堂名。千百年來在這個堂名之下,親愛精誠,不分彼此。傳說:唐末五代、京兆翁氏35世祖何公隨父軒公入閩,卜居莆田福興里竹嘯莊,傳至39代乾度公(898-951年),官拜「閩國」補闕郎中,娶妻林氏,生有六子。而翁乾度堂叔翁承贊,是閩國王審知朝中宰相。
    五代後晉太祖天福年間,閩國被南塘和吳越瓜分而亡,翁乾度為避國亂,攜眷歸隱莆田竹嘯莊,並將六子依次改為洪、江、翁、方、龔、汪六姓。
    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王朝。乾度六子於宋初三次科舉先後中進士,即「三科六進士」並躋身仕途。
    長子處厚,分姓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進士,特授承議郎,兼殿中丞上柱國,賜緋魚袋;次子處恭,分姓江,宋太宗雍熙三年(985年)進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處易、留本姓翁,建隆元年與長兄同榜進士,官至劍南少尉;四子處樸、分姓方,宋太祖開寶六年(937年)進士、官拜泉州法曹;五子處廉,分姓龔、開寶六年與四兄同榜進士,官至大理寺直,監察禦史;六子處休,分姓汪,雍熙二年與二兄同榜進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當朝六兄弟齊榮,顯赫一時,當時被譽為『滿朝翁六桂聯芳』的殊榮,傳為佳話。故『六桂堂』原始祖分別是:洪姓始祖洪處厚公、江姓始祖江處恭公、翁姓始祖翁處易公、方姓始祖方處樸公、龔姓始祖龔處廉公、汪姓始祖汪處休公。
此六姓者,其初始系出炎黃,本支百世,星羅棋布,遍於五洲。如循其本,則洪氏出於堯時之共工;江氏為虞伯益之後;翁氏得姓始於周;方氏衍自周方叔;龔氏起於晉龔堅;汪氏為魯汪侯之後,以上六姓見於元和姓纂,萬姓統譜、姓氏尋源、氏族略、姓氏考略、姓解、古今姓氏書辯證、姓錄、中國姓氏集及依據洪、江、翁、方、龔、汪各姓族譜之記述,事證明確可據者概述如次:
洪氏出自炎帝。神農氏生臨魁,臨魁生承,承生明、明生宜,宜生來,來生裏,皆為帝。裏生節莖,不居帝位。其仲子戲生器,器生祝融,為黃帝司徒。祝融生術囂,術囂生勾龍,為顓頊臣,能平九州,辨土地之宜以教兆民,後世祀之以配社。勾龍生垂,為堯共工之官,因命氏列於諸侯而國於共。其後以國為 氏。春秋時晉有共華,共賜,魯大夫有共劉、秦、漢之際有共敖。
迨至漢季,有共勳者,字正茂,生子共普,為長樂從官史,食邑三百戶。靈帝時(約168年),宦官曹節矯詔誅陳蕃竇武,公戒於禍,棄官歸隱,改姓洪,遷居墩煌而族始大,是為墩煌之一派。
  別支居福建莆田涵頭鎮者,二十一世瑀,以文學顯,任朝州軍事,二十二世适(按恐係與宋代之祖适同名),任中書省斷事,二十三世圭,字大丁,唐天寶五年生,賜進士朝大夫,知潮州刺史,遷歧北,遂家焉,是為歧北派之始祖亦即洪氏入潮之始祖也。
  別有常州之裔,周代衛大夫弘演之後,為衛懿公出使,事在周惠王十八年。至唐避諱改姓為洪(公元前658年)。其後裔有察與經綸、明芻、興祖等,今有上元淳安之派。
  弘演之後,別有丹陽一支,至南唐(一云三國吳地)有弘璆者,曲阿人,官至中書令,太子少傅至唐,改姓為洪。後裔有洪擬者,以文學著。今有新安宣城之派,皆丹陽冑也。
  至於建昌之族,本唐司倉參軍殷諤之後,至宋,避太祖之父諱,改姓洪(公元960年)豫章一派其苗裔也。    宋初有乾度公本姓翁、長子處厚、字伯起、建隆元年進士、析姓為洪、居朱紫坊、後嗣漸徙南服,衍於皖、浙、閩、贛、臺及南洋各地,是為六桂傳芳之一支。
  考洪氏之源流有三:一為共勳即墩煌派、一為弘演之後即上元淳安派、一為處厚公之後,即六桂是也。
江氏為顓頊玄孫伯益之後,傳三十一世,有名濟者,相周武王,以功封河南百里之地,國號曰江(按其地即今河南蔡州新息縣西,或云今汝寧確山 ),子孫因以地為姓。又傳十六世至江貞,當春秋周惠王時,為楚所滅貞率族避居濟陽而家焉。江氏濟陽之號始於此。自漢至六朝,其子孫蕃衍於濟淮二水之間,
 故其郡音有濟陽淮陽之別。實則濟與淮通,有稱淮陽者,原無隔閡。唐時,江氏入閩。其屬濟陽郡者,大抵由江西入汀州。至今閩西汀屬各縣,多係濟陽郡派。其屬淮陽郡者,為太師益國公萬里公之後,初居廈島禾山。至今禾山龍湫土橋,尚有古蹟及祖墳在焉。
  宋初有翁乾度公次子處恭字伯虔、雍熙乙酉梁灝榜進士,官泉州法曹。
    考江氏之源流、濟陽與淮陽原出一脈、而宋初乾度公次子乃江氏之另一派也。
翁氏得姓始於周。昭王庶子益,字庶任,封於翁山,因賜姓翁。是為翁氏之元祖。傳二十四代彌倫公,值赧王之世,諸侯相為縱橫,公不與合,及周亡,翁氏家世,未有可考,殆世守其姓,為庶民焉。更歷九代為弘公,避新莽之亂,隱居南陽不仕,又十一世為軒公,仕唐,為閩州刺史,遂居閩之莆田,是為閩中翁姓之始祖。傳十一有為茂禧公,仕泉,定居焉。迨至何公五代孫乾度,官至郎中,有六子,遂分為六姓,六桂傳芳本此而來,其第三子處易公,承本姓翁,傳世至今。
今考其詳,則有翁氏公譜,記載世系,起自黃帝,至於治齋公,縱列為七十八代,為表十一。    惟翁氏,自唐代以來,分支各地,子孫蕃衍,今可考而知者福建之泉州、莆田、安溪、詔安、江蘇之常熱、廣東之潮州各派,擷其族譜所載之系序以見梗概:
泉州派譜:據清翰林陳遷鶴序謂泉州翁氏始祖為點公,字伯(按即沂伯 ),登進士,官江東提刑,由莆陽徙泉。再傳而左丞相尚簡,又傳而安卿、宸卿,分為二派,幹別支殊,日以繁滋。溯徙居之歲在有宋朝乾道二年(1166年),歷元明至六百春秋。郡之舊姓,久而強昌者,惟翁氏為然。
  光緒二十七年鏡波錄泉州派譜序(同安派及安溪派)文有難明者,略謂泉之翁氏自莆田派十一世點公由莆徙泉,家于熙春坊。其他子姓尚簡公獨居浯或武榮者,至今宅隴在焉。其後宸卿避亂得海。安卿曾孫宜齋公贅居崇陽,生齒既繁,聚散不一。慶公之派在同安,慶保之派在永春,慶佑之派在安溪,即治齋公派是也。
  莆田派自弘公圖內三十五世傳公後為崇安丹山派始祖,福清則為四十二世布愈公後。晉江則為四十四世點公之後。其餘如漳之龍溪、詔安、平和、南靖、龍巖、漳浦之連江、長樂、延平之沙縣諸子姪皆未見家乘,從邑志及登科錄所載附入云。
  安溪派舊譜序謂族人徙臺者由泉州安邑而來,已二百餘年名其庄曰義竹圍,卜世已十九云。
  廣東潮州派翁氏為四十四祖弘公即莆田派十一世,遷居潮州之塘步,為潮州始祖。處休公之四世孫也。潮陽、揭陽、程鄉、饒平、惠來諸子孫皆其裔。
  常熟派譜序言:翁氏祖弘仕楚,其二十七世孫鞠,官泉州刺史,避石勒之亂,渡江居浙江之西,今錢塘仁和、海鹽、餘姚、慈溪、永嘉諸子姓皆其裔也。鞠之七世孫軒,仕唐,官朝議大夫,始遷閩,居漳浦。其諸子孫多散居莆田、建陽、福清、崇安、長樂之間,皆以朝清為閩之始祖。朝靖之六世孫處厚,宋建隆元年登進士第,官禮部尚書員外郎,閩俗所傳六桂之一也。
厚生綏,綏生殿中丞損,損生景文,元豐五年登黃裳榜,特奏名授常州無錫縣尉,因姑蘇平江為我吳郡之始祖。景文生敏中,贈右奉議郎。敏中生五子,次翊臣,朝議大夫,與端臣合葬于吳郡太平鄉胥山青銅塢。翊臣生五子吟子璘,登慶元已未進士,官刑部尚書郎中,葬十都雅宣山之麓,自是為吳郡人..吳群之翁與閩之翁並為一本無疑。然璘之後漸衰落,居姑蘇之相臣里,以力田為業。其六世孫壽一公者,配姚氏,生三子,其伯仲皆居城,少子居常熟廟橋璇洲里,是為九世祖。 
     方姓雷氏之後,為神農八代孫,帝榆罔之子也。相黃帝伐蚩尤,以功封方山,子孫因以地為氏。
  舊六桂堂族志云:方氏在夏曰相佐,在周曰方叔。秦時有方瓊,漢有賞望與陽。其世居河南曰紘者,遭新莽之亂,過江居歙,生司馬雄,雄生儲,位歷黟縣侯。儲生讚之、觀之、弘之。弘子孫星羅江浙。本祖琡,乃觀之之後,仕唐為都督長史。一子殷符為威王府諮議,晉銀青光祿大夫兼御史中丞,則僖宗中和四年也。中丞之子廷年,為戶部侍郎。其子家於滁庭,還守潭州,湘陰簿。延滔官尚書左僕射,子孫家於江州。祖廷範為溫州固安尉,歷宰長溪、古田、長樂三縣,至今父老稱為長官,卜居莆田刺桐巷,為聚族始祖,蓋中丞第三子也。長官既定為莆人,愴念故地,葬祖於烏齊,封田而自營封域於靈隱山。子仁逸,水部員外郎;仁岳大中秘監;仁遠秘書省正字。方五季分裂,豪傑各仕於其國。迨宋隆興,向之仕其國者,相與歸仕於天子,於是長官子孫彬彬輩出,與中州士抗衡而族始大。故今天下之方,不如莆之盛,合莆諸方,不如長官之盛,冠冕輝映,所在克岐,幾半於莆。問其從來,皆長官後也。溫陵方氏始祖乃莆陽三世祖廷範公第五桂之後,入泉授武略將軍,因居泉州,為入泉始祖。其後自漳泉或其他渡台者,散居各地亦可考焉。
  宋初有翁乾度公四子處朴、字伯惇、開寶元年進士、官都曹長官分姓方、是乃方氏之又一支派也。
     龔姓見於載籍者自左傳晉大夫堅始。迨後播遷不一。至漢,有居山陽金鄉著名遂,居彭城廉里者名勝,居武原與勝同里者名舍。他若玄之,祈、參軍穎、太守穎,又有開,明之、茂良、剡、秦、遂榮等,代有聞人,彪炳海內,太抵皆堅公後也。今溯其氏族世居,出自山東兗州府嵫陽縣。按輿圖志云:嵫陽之地,漢呂后分置寧通,至南朝劉宋,名平原。隨時名龔丘,以此縣東南二十里有龔丘城,地屬徐州,皆龔氏世族所居,故以名縣。宋避孔聖諱,改稱龔縣。金避顯宗諱,復稱寧陽縣,屬兗州金鄉,春秋時,此邑皆屬東緡,後漢為金鄉,唐稱金州,宋明因之。漢書嵫陽、寧陽、滕縣,皆屬漢之山陽。元至元二年,省入嵫陽,後復置為兗州之屬,隍州為府,縣仍屬焉。考之地志,嵫陽、寧陽、滕縣、金鄉,皆兗州屬邑,今之龔姓居此四縣者,當皆遂公之後也。又曰:武陵郡晉隱君子諱玄之洎從姪黎人男祈並不應徵辟,世居于此,故龔門之以武陵郡稱,自玄之始。
   宋初有翁乾度公五子、處廉字伯約、開寶元年進士、官大理司直、監察御史、分姓龔、是龔姓另一支派也。
汪氏本姬姓,魯成公黑肱次子,在魯為上大夫,食采潁川,封汪侯,以為氏。生子挺,為周司諫,挺生子誦,芒。誦為周司馬,生子鉞、銓、錡,皆有令名。迨漢有文和公者,字國輔,建安中為龍驤將軍,獻帝時南渡江左,孫策表為會稽令,遂遷居焉,是為江南汪氏始祖,子孫遂為新安望族。至唐有越國公,號英發,幼慧穎,孤而貧,及長,從睦州演公習武,以勇俠聞。大業之亂,敗宣守,公乃遷治萬安山,帶甲十萬,建號吳王,奉隋正朔。及唐高祖受隋禪,公乃籍土地民兵奉表於唐,高祖嘉之,封越國公,食邑三千戶,後薨於長安,恩禮如功臣。傳至宋代,有立信公者,字誠甫,號紫源,六安人,宋淳祐七年進士,能憂人之憂,急人之急,閭閻皆敬之。咸淳元兵大舉侵宋,以公為江淮招討使,公以妻子託部將金明,曰:『我不負國家,汝亦必不負我。』遂行。既至建康,守兵悉潰。公知事不成,乃率所部至高郵,欲控淮漢,以為後圖。已而聞賈似道師潰,江漢守臣皆望風降遁,公嘆曰:『吾今日猶得死於宋土也。』遂扼吭而卒。金明以公之喪歸葬丹陽。公子應麟、應鴻在建康不肯降元。出走閩中,先在閩之福安府。景炎初,宋舟泊於泉州惠安海港之象浦居焉,是為閩南各縣汪氏之始祖。其遷台者亦越國公之後也。
  宋初有翁乾度公六子處休字伯容、雍熙二年進士、官朝散郎韶州判官、分姓汪、是汪氏另一支派也。六桂者各有其姓氏,且起源遠溯至炎黃、或始於周、或彰於漢,雖年湮代遠,然史實昭著,斑斑可考、至宋之乾度公六子分姓更為榮顯。而益親密,其所以然者,乾度本姓翁原出於姬,而洪、江、方、龔、汪亦姬姓也,以親及親,自所應爾。
  際此科技時代、西風東漸、人皆以功利是尚、台閩及南洋各地族人、追本溯源,倡設六桂宗親會,俾情感交流、團結互助、其意義豈尋常可比哉。[20150626]

1 則留言:

  1. 分出六姓,祭拜祖先時 翁姓 姬姓 祖先收的到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