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台灣創作力最旺盛的文學家─鍾肇政


 

台灣創作力最旺盛的文學家─鍾肇政

江彥震

鍾肇政,台灣客家著名的小說作家,被尊稱為台灣文學之母,與賴和相互輝映。鍾肇政曾任國民小學教師、東吳大學東語系講師、從事國小教職達40年之久。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總統府資政。

1925120日,出生於桃園縣龍潭九座寮,排行第六的他是家裡的獨生子,父親為教師及校長,自小即受父親影響而喜愛文藝,最終也繼續父業成為一名教師。中學就讀淡江中學,後畢業於彰化青年師範學校,期間結識將他帶領進文學世界的好友沈英凱。

台灣光復後就讀台大中文系僅兩天即輟學。原因之一是戰爭期間因患瘧疾未獲妥善醫療,導致聽力受損,上課時須將桌椅搬到教授旁邊才能聽課;而且,因教授口音難以適應。另一原因為考進台大中文系後,才發現課程內容多是四書五經、唐宋八大家等,而鍾肇政感興趣的是現代文學,終致輟學,自力苦學中文。

鍾肇政決心苦讀中文,從《百家姓》、《三字經》學起,遇到不認識的字,便查閱《康熙字典》,後來,更涉獵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和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作品。起初他以日文擬草稿再譯成漢文,透過這種方式寫下最早的幾篇作品;後來才逐漸習慣用漢語構思,並直接寫作,經過好幾年的寫作經驗累積,終於寫下了許多長篇小說。

1951年第一篇文章『婚後』,刊登於《自由談》雜誌,燃起寫作興趣,從此勤奮筆耕。1960年第一部長篇小說《魯冰花》發表於《聯合報》,1961年又發表《濁流三部曲》大河小說──〈濁流〉、〈江山萬里〉、〈流雲〉,開啟台灣大河小說創作第一人。1964年起撰寫另一部大河小說《臺灣人三部曲》──〈沉淪〉、〈滄溟行〉、〈插天山之歌〉,歷時十年。另外還有《高山三部曲》《高山組曲》、《怒濤》等大河小說,是台灣首位完成大河小說的作家,也是唯一完成四部者,合計其它作品共有長篇小說23部。

鍾肇政文學以小說為主,共計出版三十餘部,其中多部中、長篇小說的主題,多以台灣人的歷史與命運為主軸,或帶有自傳體性格,以小說角色的個人命運對映台灣歷史命運的變化,並致力呈現台灣人堅忍刻苦、 蓽路藍縷的開創精神。而原住民歷史題材亦為鍾肇政關注的焦點,他根據1930年「霧社事件」,以及原住民歷史故事,也寫下多部中、長篇小說。早期受六O年代現在主義風潮影響,亦有部分實驗性質短篇小說;此外,也有多部小說是以台灣民間故事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另外,鍾肇政一生也翻譯了四十餘部作品,以日文作品為主,多為日本或歐洲文學名著。

鍾肇政也曾擔任報社主編,更以伙伴精神提攜後進、鼓舞台灣作家不遺餘力,而有「台灣文學之母」美稱。不少光復後第二代、第三代作家都曾獲得他的提攜,而他長期致力推動台灣客家運動,凝聚客家意識,更是貢獻巨大。

在文學活動方面,1957年至1958年鍾肇政與陳火泉、廖清秀、鍾理和、李榮春、施翠峰、許炳成(筆名:文心)等一群熱心文學創作的台籍作家,發行一份油印性小型文學刊物,名為「文友通訊」。當時許多日據時代的省籍作家都面臨著語言轉換的困難,默默地從頭學起中文寫作,在1950年代的文壇上也被擠壓到「邊緣再邊緣」的位置,「他們需要互相鼓勵與互助,更渴求友情的慰藉。」鍾肇政遂決定發起該同仁刊物。該刊主要的作用在:刊登同仁已發表之作供其他成員評閱、刊登同仁評論其他作家作品的文章、告知徵文訊息及同仁的動態。這份刊物的壽命雖然很短,但是發起這份刊物的台籍作家卻在編輯、傳閱刊物的過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也就是成員相互之間的凝聚感;這樣的凝聚感對照當時政治肅殺、人人自危的情況,顯得突出、可貴。19589月,在白色恐怖的壓力之下,《文友通訊》在發行了一年四個月之後,宣告停刊。

鍾肇政雖常被刻版印象視為「鄉土文學」作家,早期確也有不少鄉居作品,但他曾說:「我心中唯有文學,台灣文學而已,故對『鄉土文學』四字毫無興趣。」實際上他對於情慾的描寫亦周到,也是鍾肇政作品中常見的部份。其在2002年更以七旬高齡著手寫作《歌德激情書》,以描繪德國文豪歌德內心的情慾世界。《八角塔下》則描寫了日據時代在淡江中學度過的五年學生生活。

創作之餘,鍾肇政也積極彰顯台灣前輩作家的成就。從1970年代末起,他先後參與推動不少台灣作家紀念館的活動,關心文學環境與文化建設,先後成立的「鍾理和紀念館」(1983)、「賴和紀念館」、「楊逵紀念館」、「吳濁流紀念館」、「鄧雨賢音樂館」等,鍾肇政皆不遺餘力的奔走催生,其發展台灣文學的無私精神令人敬佩。解嚴之後,則積極參與社會運動,擔任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創會理事長、台灣筆會會長及客家電台董事長,在任內曾舉辦過台灣文學營、客家夏令營和冬令營,為推廣台灣文學、栽培文學種苗竭心盡力。200310月正式開館的台灣文學館,也有鍾肇政與多位文學界、學術界的熱心人士大力奔走,始能順利創設。龍潭區龍潭大池雨賢樓前的望春風碑,鍾肇政為其題字。

20119月,龍潭國小獲得經費將大幅改建學校,並拆除包括鍾肇政任職國小教師時所住過的日式宿舍群計七間,鍾肇政兒子鍾延威獲悉後,緊急向政府提出保存鍾肇政曾居住過的龍潭國小大門東側南龍路5號(後門牌重編為11號)日本宿舍。鍾延威指出,鍾肇政居住此宿舍期間,完成《魯冰花》、《台灣人三部曲》等多部重要作品,亦是光復後乃至其後十數年間,台灣作家聚會、來往的重要場域,研究台文學史的學者張良澤教授譽為「戰後臺灣文學發祥地」,是台灣文學史上最重要文學空間。鍾延威保存宿舍之議立即引起廣大迴響及政府重視,最後以歷史建築「龍潭國小日式宿舍」的身分保留下來。

此後,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委託中原大學在原址成立「龍潭文學館籌備工作站」,以辦理客委會所補助的「看見文學身影‧魯冰花─龍潭文學敘事空間調查計畫」,籌備工作站於2013114日正式成立。2015年,因未來館舍名稱確定為「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故名稱更名為「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駐地工作站」。

2015年,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辦理「大河長流:鍾肇政文學獎」,由桃園市長鄭文燦與鍾肇政主持啟動儀式。同年獲台大傑出校友獎。2016年,獲第35屆行政院文化獎。

鍾肇政本人兼有客家和福佬背景,父親為桃園龍潭客家人,母親為臺北大稻埕福佬人,幼年並曾在台北度過一段福佬人生活。但年長後客家意識崛起,除寫作外並極力爭取客家族群權益,包括「還我客家母語運動」,以及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寶島客家電台的設立皆與其大力推動有關。

鍾肇政長年筆耕不輟,在台灣文壇與葉石濤齊名,兩人被並稱為「北鍾南葉」。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已出版《鍾肇政全集》38冊。長子鍾延豪也是作家,1985年因車禍去世,生前出版短篇小說集《金排附》及《華西街上》。鍾肇政也是「支持調降文言文比例,強化台灣新文學教材」共同發起人。

1966年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1979年獲得吳三連文藝獎,1986年獲台美基金會成就獎,1992年獲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1999年獲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國家藝術基金會文藝獎,2000年李登輝總統頒贈二等景星勳章,2001年獲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2003年及2004年陳水扁總統先後頒發第二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二等卿雲勳章。2015年因長期對社會有貢獻榮獲台灣大學頒發人文藝術類傑出校友獎章。2016年獲第35屆行政院文化獎。獲獎之多,為台灣前輩作家之最,證明了鍾肇政確實是台灣文學界實力最雄厚、創作力最旺盛的偉大文學家。

2020516日晚間7時於家中過世,享耆壽96歲,當晚客家委員會在facebook專頁發文悼念,並稱他為「台灣創作力最旺盛的文學家」,2020614日上午,於龍潭國小舉行追思會,總統蔡英文於會場追頒一等景星勳章及頒贈褒揚令,表彰他一生對客家文化及臺灣文學的崇高貢獻,首先追頒一等景星勳章,由次子鍾延威代表接受;隨後頒贈褒揚令,由次媳蔣絜安代表接受。

身為客家人的鍾肇政,育有23女,長子鍾延豪在1985年過世,次子鍾延威的妻子是前民進黨立委蔣絜安。鍾肇政的妻子張九妹於2011年過世。鍾肇政曾多次語重心長的期望,台灣文學今後的發展之路能愈加寬廣,客家語言文化的傳承工作能加強落實。他的一生努力推動台灣文學、投身社會運動及爭取客家族群權益的熱情與努力,值得後輩的效法與學習。

在桃園客家文化館內設有鍾肇政文學館、客家文學館,展示了許多鍾老的手稿、照片及影音資料,可讓民眾一窺大師風采;此外,市府也以鍾肇政之名開辦文學獎,藉此鼓勵民眾踴躍參與文學創作。 [202112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