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

客家家規家訓與道德教育


客家家規家訓與道德教育


江彥震


客家祖先為了自己的後代能恪守孝道,和鄰睦族,坦蕩做人,在族中鄉間有好名聲,除平日的言傳身教外,還會想出不少其他方式對後代進行良好的教育和影響。圍龍屋牆壁屏柱上鑿寫的家規家訓式的文字,就可看出先輩的這種良苦用心。客家先賢的“祖訓家規”寓意深刻,言近旨遠,彰善癉惡,是先輩為人處世、教育後裔的金玉良言、箴言警語。客家先賢言傳身教,客家後人取精用宏。

客家地區的祖訓族規包羅萬象。這一方面反映了客家地區民間修譜風氣之盛,每一個姓氏都在不同歷史時段興修族譜,每一本族譜都記載祖訓規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客家人強烈的宗族觀念、憂患意識、崇正願望、發展訴求。從一個族姓來看,只要家族成員很好地遵循祖輩的教誨,才能凝心聚力,加快發展,抗禦外侮,家和萬事興;從整個客家社會層面看,面對生存環境的險惡和生產、生活過程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以及人的內心之間產生的矛盾,就必須用中國傳統文化所宣導的核心價值觀作為最高準則,用來指導、規範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從而化成克服困難的動力,化成宗族團結的黏合劑,實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目標。

一座相對完整的圍龍屋,由某姓某代甚至幾代人所建成。因此,如何維持生活秩序和宗法制度,便是一個大問題。這時,各戶長者便會坐在一塊,共擬一份協定,並將協定內容刻鑿於石碑上,再將石碑鑲進堂內顯目的牆面。

土樓客家人立身處世、創業持家的座右銘,成為教育後人的祖訓家規,同時,在客家土樓裡,還蘊涵着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家庭美德的豐富內容,溫馨而有魅力。家訓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歷史。

為繼承和弘揚這一寶貴遺產,永定區認真挖掘客家文化、土樓文化,並把其中的客家家訓整理、展陳。「客家家訓館」通過族譜、圖片、書法三種形式展陳,內容涵蓋了土樓客家人的族譜祖訓和名人、名居家訓家規。其中,族譜家訓(祖訓)選取百家姓前20個姓氏和永定客家族譜中記載的家訓、民居對聯等用圖片形式展陳。

世界上有很多流浪文化,但是很少有像客家文化這樣能夠同化當地原住民文化這樣的狀態。難怪有人說,「在整個中華文化中,最具有行動力的、用自己的腳步表現自己文化選擇的,是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博大精深,無論是從精神、建築、民俗、方言等,經歷漫長的歲月後,最終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風格」。

永定客家先民大多是從中原地區南遷的漢族移民。顛沛流離的歷史背景使他們渴望有個安定可靠的生存環境。於是,他們就地取材,利用當地的生土、木材,運用中原夯土版築技術,建造房屋,這就是永定客家土樓的雛形。

永定特殊的地理環境,茂密的森林,使這裡成為各種野獸匪寇經常光顧的地方。這一切特殊的生存條件,都使得當地人望聚族而居,抱團生活。而土樓就滿足了這種理念和願望,成為他們遮風擋雨的場所。

爾後,千百年間,土樓又經歷了由粗放到精細,由簡陋到極致,多種形狀並存的發展過程。它們錯落有致地排列在這片開闊的盆地上,不同年代,不同規模,外秀內涵,伴著日月星辰,隨著歲月風雨,訴說著歷史往事,也訴說著風雅幽情。數百年過去,中原漢人的後裔在這裡逐漸站穩腳跟,休養生息,晴耕雨讀,耕讀傳家,崇文之風得以盛行。儒家很多文化特徵在中原基本都消失了,但在土樓裡仍得以保存,處處體現著古代中原傳統文化的特徵,流淌著地道的中原文明血脈和基因。

這一方面因為南宋以前,中原歷經戰火,而這裡仍像世外桃源,養在深閨人未識。另外與客家人世代相傳的精神內涵、倫理規範也分不開。無論是從歷史、建築還是文化上,永定客家土樓凝聚著中華民居建築的精華,展現出客家先民乃至中華民族的智慧。永定客家土樓體現了客家民系所留存的中原漢民族價值觀念和客家人在輾轉南遷過程中為適應和開拓新的生活環境所創造的文化因素。客家先民輾轉遷徙,歷盡艱辛,來到這片群山之中白手起家,無論是開墾農田,種植五穀,建造民居土樓,靠的全都是客家人勤勞的雙手,頑強的打拚。可以說,如果沒有客家人堅韌的精神,就看不到今天這『客家文化的象徵、東方古代文明璀璨的明珠、世界民居建築的奇葩土樓』。

土樓裡住著一個宗族的人們,數十人、數百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一家有事,眾人相幫。一座客家土樓,如同一個大家庭、一個小社會,被專家、學者稱為「熱哄的小城市」、「家族的小王國」。晨光微曦或斜陽西下之時,男女老少都會來到門廳、巷道,談天說地,有人拿著蒲扇、有人端著飯碗,其樂融融,好不熱哄。無不顯示著土樓客家人的優良傳統『團結互助、和睦相處』。

土樓客家人親如一家,還是源於客家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傳統意識『宗族觀念』。一支血脈就是一個宗族,在永定不僅每個姓氏修族譜,每個家族、宗族修家譜,而且每個百十戶以上人家較大村落都有宗祠。這也成為一個村落、一個宗族的標誌性建築。

世傳家訓鍛造客家風骨』。屹立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的振成樓是永定客家土樓的代表之一。步入土樓,刻有林氏家訓言法行則,福果善根的楹聯印在正廳中堂的正中央。白牆黑字,分外醒目。說話的規範就是行為的規範,言行必須一致;幸福的果實由行善的根培育出來,要幸福必先做好人、行好事1912年,林遜之設計建造了這座土樓,並精心撰寫、鐫刻了20多幅楹聯,提倡修身種德、遵紀守法、和睦團結,用於警示教育後世。振成樓的家訓為何集中寫於廳堂?因為大廳是說事講理的地方。從古至今,樓的家庭或者鄰里發生爭吵,德高望重的長輩就會將雙方召至大廳,指著家訓講道理,運用家訓做調解,化解矛盾糾紛。

  綱紀,大是國法,小是家訓。客家人把立身處世的家風家教以及衍生出來的家族名聲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忘祖訓、棄家風,無異於數典忘祖。因此,在土樓人家眼裡,嚴厲的祖訓家規堪比法律。

  涵養新風潤澤世代和睦』。振成樓是客家家訓文化的一個縮影。在永定,不管是土樓內的族群還是土樓外的千家萬戶,不管是大姓氏族還是小姓氏族,都有著各自的祖訓家規。千百年來,這些祖訓家規敦促著一代代良好家風的形成,維護著家族秩序的和諧穩定。盡孝悌、睦宗族、崇守信、息爭訟、戒暴戾……客家祖訓蘊含著豐富的法治文化內涵,甚至能夠起到法律治理起不到的作用。

  湖坑鎮南溪村設立了和文化家訓館,峰市鎮河頭村將全村十餘個姓氏的祖訓圖文並茂展現於文化長廊,湖雷鎮上南村將祖訓家規刻在農民公園的一塊石頭上……如今在永定,客家祖訓還被推廣運用於平安和諧校園、平安和諧村居建設,在家庭矛盾、鄰里糾紛化解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法治建設需要法治文化的支撐。客家祖訓飽含和睦、規矩、理法內容,作為法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老百姓具有很好的道德教化作用。比起生硬的法法規,祖訓禮法要柔和許多,群眾接受起來更加容易。和文化的祖訓家規、楹聯詩賦、諺語典故,在司法領域推廣運用,讓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在平安法治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溫故知新踐行當代價值』。崇尚真善美的客家祖訓,不僅承載著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功能,在司法實踐領域也發揮著獨特作用。舉動必端、為官必廉,這是客家祖訓」,「一介不取、吾人節操,這是鄭家規矩」,「為官必廉,不近聲色,不溺貨利……」,這些鐫刻在客家土樓楹聯上、寫在客家人族譜上的祖訓家規,已成福建省龍岩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被告法治教育的利器。

  龍岩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區之一,客家家訓文化源遠流長。龍岩市人民檢察院抓住客家祖訓的獨特教化功能,積極探索將客家祖訓納入檢察公訴、法庭審理之中,把法治與德治、法規宣傳與家風教育結合起來,增強庭審效果。

  客家祖訓不僅被引入庭審教育,更被別出心裁地寫進了起訴書。20155月以來,龍岩市檢察院精心收集客家陳、林、鄭、邱等近20個姓氏的客家祖訓家規,根據被告人的姓氏,將其宗族祖訓家規原文及解釋與相關法律條文一併寫入起訴書的附註,送達被告人學習。客家祖訓家規,在做人、生活、工作等多方面勸人上進守法,充滿著正能量,而引入客家祖訓,就是想將嚴肅的法律條文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用法律與道德一起教化他人。

  訓法同行化解矛盾糾紛』。不久前,永定區法院首次運用客家祖訓融入執法辦案,順利辦結了一起追索撫養費的執行難案件,成為當地的美談。自201510月客家家訓登上中紀委網站後,祖訓家規的社會影響力日益凸顯。永定區法院積極倡導法官吸納客家祖訓家規到日常辦案中,特別注重將其運用到家事糾紛、鄰里糾紛及刑事領域犯罪案件的審判、執行工作中來。

  客家祖訓家規作為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十分注重人的道德修養,其對客家人的影響不小於法律法規。將祖訓家規引入審判執行工作,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對審判執行理念的創新。[201611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