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論客家精神與客家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

論客家精神與客家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
日期:2012-05-16
內容提要:筆者在龐朴的“物質-制度-心理”文化層次結構的基礎上,提出了 “物質-制度心理-精神”的文化層次結構,對客家精神進行文化結構層面上的分析。筆者認為,精神才是文化的最深層,是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是超越時空與階級局限的,精神是永恆不滅的。只有高揚不滅的客家精神,才有助於實現客家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從而實現客家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騰飛。

關鍵字:客家精神;客家文化;文化結構;現代轉型
作者簡介:黃傑明(1971-),男,廣東梅州人,1994年中山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現為嘉應學院梅州師範分院歷史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傳統文化與客家文化。
學界對客家精神已經進行過很多有益的探討,如丘桓興認為客家精神有五大內涵:開拓進取、艱苦奮鬥、崇文重教、包容寬恕、愛國愛鄉;江彥震認為客家精神就是硬頸精神;唐鑒榮認為客家精神本質上是以孝為基礎的慎終追遠的精神;黃瀚認為客家精神的核心是外遷精神[1]。外國人對客家精神也有論述,如英國傳教士肯貝爾認為,客家人具備了世界上一切山居民系的自由和冒險精神;日本人山口縣造認為,客家的精神,是中國的革命精神[2]
要深刻認識客家精神,就必須先瞭解客家傳統文化,尤其是分析客家傳統文化的層次結構及其定性。
一、客家傳統文化的層次結構及其定性

龐朴認為文化結構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即物質的、制度的和心理的。其中“文化的物質層面,是最表層的;而審美趣味、價值觀念、道德規範、宗教信念、思維方式等,屬於最深層;介乎兩者之間的是種種制度和理論體系”[3]
客家傳統文化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客家語言(客家話)、歷史(形成史與播遷史)、藝術(客家山歌、民居建築、漢劇等)、風俗習慣、生產方式、客家特產、客家民性以及客家傳統價值觀念和宗教意識等等。
根據龐朴的文化結構理論,我們可以將客家文化的結構進行如下的梳理。

1.1客家傳統文化的物質文化層
這個層次主要包括客家人的生產方式(如燒佘開荒)和生產工具(如水車、風車)、生活用品(如馬燈、蓑衣)、客家民居建築(如圍龍屋、走馬樓)、客家服飾裝飾(如四圍齊、涼帽)以及客家特產和飲食(如黃粄、娘酒)等等,總之是屬於為滿足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產品。鄒春生認為,客家先民從中原來到閩粵贛山區,在新環境下十分自覺地向土著居民學習,所以在客家文化的物質文化層集中保留了大量的佘瑤等土著民族文化[4]。物質文化層是文化的最表層,但又恰恰是客家文化的最明顯的物化標誌,它是最不穩定的,如果不加以保護,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最容易消失。

1.2 客家傳統文化的制度文化層
這個層次主要是指客家人的各種社會規範和社會組織,如聚族而居的宗族制度,這是客家社會的制度基礎,其他很多制度都與它密切相關,如修族譜(文化制度)、定族規(法律制度)、同居共財(經濟制度)、祭祀祖先(宗教制度)、興辦私塾(教育制度),還有客家的婚姻制度和習俗(如包辦婚姻、童養媳等)也與它密切相關。

1.3 客家傳統文化的心理文化層
這個層次主要是指客家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社會心理等。學界普遍概括的“客家精神”基本上可以歸入心理文化層,如崇祖先、固守農業、族群尋根意識、崇文重教、出官求仕、重本輕末、消泯功利、既純樸保守又開拓進取、以大局為重、審時濟世、儉樸與質直、勤勞與潔淨、堅忍刻苦、崇尚忠義、尊重婦德、喜鬥好訟、尚鬼信巫等等[5]

1.4 客家傳統文化的定性
筆者認為,客家傳統文化的物質層是中性的,雖然其中的很多事物是舊時代特有的(如馬燈),有些也是封建時代價值觀念的物化反映(如圍龍屋),但就其本身而言,它與文化的時代和階級定性無關。現代建築也完全可以參照圍龍屋和土樓等客家民居風格,如廣東梅縣新縣城的現代商住區——圍龍居、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梅縣雁南飛茶田旅遊度假村的大型土樓式或圍龍屋式建築,以及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梅州“客天下”旅遊產業園的客家小鎮,也是依照客家古民居古客棧而建的現代化賓館。
而客家傳統文化的制度層和心理層,“集中體現了中原漢族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這對於確定客家族群的民族成分和客家文化的整體性質有著決定性的作用”[6]。因此,客家傳統文化的本質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封建文化,其基本核心是儒家倫理道德價值觀念,以及儒道互補的人生觀,還保留了許多古老的民間宗教信仰和迷信思維方式。
客家民系是漢民族的一個分支,而且客家人一向以中原漢族正統自居,他們所承傳的文化意識的主要成分,就只能是以孔孟之道為核心的儒家思想。如“耕讀傳家、崇文重教”,體現的正是中國傳統農業封建社會的“重農抑商、學而優則仕”的價值觀念。其崇的“文”是封建社會以四書五經為代表的儒家忠孝節義倫理價值觀,其重的“教”主要還是封建時代的科舉制度,體現的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科舉應試思想。還有,“敬祖睦宗”體現的也是客家人從中原封建時代繼承下來的祖先崇拜、宗法觀念、門第等級觀念等近乎宗教的意識觀念,它們與現代文明已經格格不入,往往與當今流行於客家地區的封建迷信風俗、等級特權觀念、裙帶關係、專權腐敗、權大於法等愚昧落後的觀念或現象緊密相關,是屬於必須完全拋棄的部分。

1.5 文化層次結構新解
筆者以為,龐朴的文化層次結構仍有不夠完善的地方,我想增加一個層次,叫精神。我國文化理論界所普遍接受的“物質、制度和精神”文化結構中,“精神層”其實就是龐樸所說的心理層。而我所說的精神是指文化中所蘊含的超越時代和階級局限的、具有永恆價值的觀念意識、心理特質和意志力量,它才是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是文化中最深層的部分,是最形而上的。精神是永恆不滅的,精神就是文化中最優秀和最有價值的部分。
因此,儘管客家傳統文化本質上屬於封建時代的漢族儒家文化,它造成了客家人性格中的兩大缺陷:一是缺乏自主性人格,即忠誠、服從、知足、本份的性格,是最好的雇員人格,缺乏自主精神;二是取義不取利的價值觀,羞於言利,缺少理直氣壯地追求財富的積極態度[7]。但客家文化中所蘊含的客家精神卻是超越任何時代和階級局限的,具有普世價值和意義。
基於以上理解,筆者提出“物質-制度心理-精神”這樣的新的文化層次結構。物質層屬於文化的表層結構,或者說最下層,是形而下的,與文化的定性沒有多大關係;制度心理層屬於文化的中層結構,決定一種文化的定性(時代性和階級性);而精神層則屬於文化的深層結構,或者說最上層,是形而上的,它超越特定文化的時代和階級局限,是積極向上的、永恆不滅的文化的核心與靈魂。
那麼,究竟什麼是真正的客家精神呢?如何高揚不滅的客家精神,實現客家傳統文化的揚棄與現代轉型呢?

二、客家精神與客家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

根據上面筆者對文化結構中“精神”的理解,客家精神首先應體現客家人的特點,其次應是客家文化中最核心的靈魂,且超越時代和階級局限,具有普世價值和意義的一些觀念意識、心理特質和意志力量。因此,客家精神是不會與現代文明相衝突的,與現代文明是相契合的。
什麼是現代文明?現代文明的基礎是市場經濟(等價交換、自由流通、平等競爭、遵守契約),主導是民主政治(民主、平等、自由、人權),靈魂是人道主義、科學精神和傳播自由[8]
客家傳統文化雖然很多方面與現代文明的原則和觀念是有矛盾衝突的(特別是制度心理層),但客家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精神卻又是與現代文明可以相契合的。這種契合正是客家傳統文化能夠實現現代轉型的基礎,我們必須深入挖掘客家傳統文化中與現代文明相契合的部分——客家精神。我認為,有助於實現客家傳統文化現代轉型的客家精神主要有兩點:一是艱苦創業精神,二是積極入世的主體參與精神。

2.1 堅忍不拔的拓荒者精神——艱苦創業精神
我認為,客家人最顯著的精神特徵就是堅韌不拔的拓荒者精神,也就是艱苦創業的精神,這是由客家民系的形成歷史所決定的。客家人的歷史就是一部遷移史、血淚史和苦難史,客家人正是在戰亂和災荒中不斷遷徙,不斷開荒拓土,從而形成了這種客家第一精神。客家人所到之處,總能將一片蠻荒之地變成人煙稠密的繁華村鎮,“客人開埠”的說法在南洋各地流傳,羅芳伯、張理、謝樞泗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世界客都梅州市市政府將梅州人精神概括為“梅花香自苦寒來”,將梅花定為市花,就是對這種精神的肯定。
拓荒者精神在客家先輩中是十分突出的,走出大陸的客家華人華僑身上也具備很明顯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如早期的“萬金油大王”胡文虎、當代創立著名的金利來品牌的曾憲梓先生等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但在現今客家地區的客家人身上卻普遍缺乏這種精神。客家地區地處山區,交通不便,資源匱乏,是客家地區經濟落後的客觀原因,但主觀原因就是這種堅韌不拔的拓荒者精神——艱苦創業精神的沒落。客家人吃苦耐勞,勤儉樸素,但只知埋頭苦幹,只滿足於打工養家,不敢冒險創業。所以,艱苦創業精神是現代客家文化最值得重新提倡的精神,只有高揚客家先輩堅韌不拔的拓荒者精神,才能實現客家地區社會經濟的現代化。經濟的發展不僅僅要大力招商引資,更應培育本土客家人的創業精神,特別是青年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堅忍不拔的艱苦創業精神在社會文化的轉型升級時期特別重要,必不可缺,必須大力提倡,高舉弘揚才行!

2.2 積極入世的主體參與精神
客家人雖久居閩粵贛深山,卻一直以中原漢族正統自居,繼承中原古風,敬祖睦宗,崇文重教,崇尚忠勇,愛國愛鄉,在國家民族危難之時總是勇於挺身而出,如宋元之際文天祥領導的客家地區抗元鬥爭,特別是在近代反侵略革命鬥爭中,湧現出一大批文人志士和英雄人物,如黃遵憲、丘逢甲、葉劍英等人。客家人能夠從深山老林走上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歷史舞臺,由隱而顯,逐漸引起世人的關注和矚目,靠的正是這種積極入世的主體參與精神!
敬祖睦宗、崇尚科舉等在今天看來已經是一種落後的行為觀念,但它體現的正是客家人雖然窮困沒落、身居蠻荒,卻仍積極入世的主體參與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促使客家人堅持對文明教化的嚮往(即對文化知識、倫理道德和社會秩序的嚮往),積極參與並融入當時的社會主流。客家人過去唯讀四書五經聖賢之書,這是時代的局限。但它蘊含的對文化知識的嚮往和追求仍需提倡,重視教育的傳統仍需發揚,並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轉化為一種追求真理、追求科學理性的精神。積極入世的主體參與精神過去促使客家人刻苦讀書應舉,或積極從軍參與革命鬥爭;今天,這種精神也同樣可以促使客家人正視自身的缺陷,認識自身的長處,揚長避短,並積極參與到現代文明社會的建設中來。
客家人既不要背負沉重的歷史負擔,也沒必要妄自菲薄。客家人的許多性格還是與現代文明相契合的,如客家人正直誠信,遵守契約,這是一種能讓企業長期生存持續發展的企業家必須具備的品質。客家人以和為貴,包容性較強,與潮汕人相比較少排外性,只要客家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完善起來,招商引資環境完善起來,必能吸引更多的人來投資發展。
只要我們能夠高揚不滅的客家精神,客家人同樣能在現代文明的建設中成為弄潮兒,從而加快客家本土的現代化建設,實現客家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也為加快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注釋:
[1]
吳錫超整理.客家精神論文摘要[EB/OL].中國市縣網:http://www.21ccct.com/sh/2008/0731/article_65.html2008-07-31/2010-9-10.
[2]
肖平.客家人[M].成都:成都地圖出版社,200216-19.
[3]
龐樸.要研究“文化”的三個層次[N].光明日報,1986-1-17(2).
[4]
鄒春生.物質·制度·精神:客家文化的層次結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26(12)69.
[5]
陳振中,唐德海.從教育情結看客家精神[J].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4(1):78.
[6]
鄒春生.物質·制度·精神:客家文化的層次結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26(12):69-70.
[7]
曾祥委.客家的經濟、文化與民性[J].特區實踐與理論,2007,(3):53.
[8] 賀超.客家文化與現代文明[J].江西社會科學,2007(1):14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