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

【梅州日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举行6场专题论坛 两岸客家“论道”共建幸福家园
  
 撰写时间:2011-06-24      来源:
  
 
http://www.meizhou.cn/news/1106/24/11062400008.html 2011-06-24 来源: 梅州日报
●本报记者 李 莹 钟洁华 王宗强 刘琪欣 刘世锦 罗娟娟

  昨日下午,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分别举行了“幸福客家”、“客家文化与产业发展”、“农业合作与发展”、“客家特色旅游”、“客家青年与未来”、“两岸客家文化比较研究”等6场专题论坛。与会专家学者聚首客都梅州,围绕“弘扬客家文化,共建幸福家园”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商“大客家”发展大计。
  幸福
  梅州取得显著成就
  在雁南飞围龙食府,饶颖奇、刘盛良、刘碧良、张铭清等参加高峰论坛的嘉宾和李嘉、李金元、李俊夫、李纯德、叶胜坤、李再先等梅州市领导近300人,认真倾听来自大陆和台湾的8 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幸福客家”所作的专题演讲。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岭南大讲坛》资深主持陈实,台湾海基会顾问、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副理事长李建荣分段主持了专题论坛。
  发言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历届梅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梅州人民发扬客家人的艰苦打拼精神,已经在建设“幸福客家”方面取得了显着成就。围绕从“大客家”的概念出发,构建涵盖海峡两岸所有客家地区的“幸福客家”,提升客家地区民众的幸福感,专家学者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题为《“幸福客家”的意义、内涵及实践路径初探》的专题演讲中,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徐博东认为,“幸福客家”应该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政治清明、制度创新、保护环境、尊重传统等6个方面的内容。梅州建设“幸福客家”要打好“客家文化”、“生态/文化旅游”、“两岸交流”三张牌。打好“客家文化”牌,就是要加大对客家文化的发掘、保护力度,无愧于“世界客都”的美誉。打好“生态/文化旅游”牌,就是要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生态农业等朝阳产业;进一步挖掘、传承客家本土文化资源,发展“客家文化旅游”。打
  好“两岸交流”牌,就是要当仁不让地担负起推动两岸客家交流的排头兵角色,成为广东省对台交流的一个重要品牌,甚至在大陆整个对台交流的布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新北市客家事务局前局长、梅州台商会会长何培才在论坛上作了题为 《客观天下——幸福客家面面观》的演讲,分享了台湾在保护客家文化、推动客家发展上的经验,认为要用世界眼光为客家地区求发展谋幸福。在演讲中,他以客家语言的保存与推广、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客家教育的体制与培训、客家产业的保存升级与创意、族群的竞争与合作、全球客家的发展观等6个章节诠释了“幸福客家”的意义,认为“幸福客家”的终极目标是让客家乡亲在语言文化中得到高层次的共鸣、教育培训中获得甜美的回忆、客家产业中享受独具品味的物产、客家活动中得到喜悦和满足。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教授谭元亨在题为《祖宗言:客家人的幸福观》的演讲中,以客家人对“祖宗言”的执着与坚守作为切入点,从古代到现代,由自然至人文,多角度阐述客家人的价值观决定了其对幸福的不同理解。
  在专题论坛中,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会副执行长邹源淦,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教授张磊,台湾戏曲专科学院校长郑荣兴,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台北市政府顾问张德孝,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教授房学嘉先后作了题为《客家源流与客家文化》、《孙中山: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旗帜》、《客家戏曲为幸福客家实践路径之一》、《恋恋山城桐花季——雪花遍地飞满天》、《创意客家文化建设现代城市文化特区》的演讲。
  文化
  要转变为经济优势
  在中国客家博物馆举行的客家文化与产业发展专题论坛上,来自大陆和台湾的谢重光、张新雄、邱荣裕、胡愈宁、江彦震等5 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演讲和共同探讨。嘉应学院文学院客家学院院长曾令存和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博士刘凤锦先后主持专题论坛,梅州市领导林碧红、陈卫平、雷近芳、陈良海、邹浩元、张光明等参加了专题论坛活动。
  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客家文化资源丰富、积淀深厚。发展客家文化产业,要因地制宜,既要弘扬客家文化精神,又要产生经济效益,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客家文化自研究以来,就有产业化趋向,但是如何充分利用历史悠久、灿烂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开发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结合双促进,是目前各地都在探讨研究的课题。
  围绕如何把文化资源变成经济优势,专家们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论坛上,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专家顾问、广东动漫城副总经理张新雄作了 《动漫企业的产业融合之路》的主题演讲,探寻了动漫企业与文化旅游、影视出版等的产业融合之路,为以梅州为代表的客家地区发展动漫产业提供了一种模式选择。台湾人生哲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华两岸文化经济协会秘书长江彦震作的《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客家桐花祭》主题演讲,讲述了台湾如何利用被誉为“五月雪”的油桐花大做文章,衍生出的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魅力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
  农业
  两岸合作深入发展
  在梅城金沙湾圣廷苑酒店举行的农业合作与发展专题论坛上,来自大陆和台湾的傅晨、陈博文、孙远明、胡弘道、林富雄、陈云辉等6 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主题演讲。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导王浩与台湾新竹县原县长郑永金主持论坛,梅州市领导陈小山、邓建华、蓝德清等参加了专题论坛活动。
  论坛上,专家学者认为,农业是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两岸经济合作最具特色和最具潜力的领域。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傅晨在题为《大陆与台湾农业合作: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的演讲中指出,两岸如能在农产品贸易、农业资金、农业科技、农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克服不足,将极大地推动两岸农业合作深入发展。
  台湾大学名誉教授胡弘道、台湾诚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云辉分别与参会人员分享了在农产品的生产、质量、管理和农业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巡视员陈博文,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远明则通过对农产品现状和竞争的思考等,强调要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旅游
  突出特色科学开发
  客家特色旅游专题论坛在客天下深航国际大酒店举行。来自两岸的黄子尧、李纯恩、刘宗明、张伟强、郑泽国、陈文君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主题演讲和共同探讨。梅州市领导丘小宏、陈丽霞等出席了专题论坛活动。
  梅州市旅游发展战略顾问、景区营销专家郑泽国认为,梅州被誉为“世界客都”,是海内外客家人的精神家园;客家文化是梅州这座城市的灵魂。在开展营销创新、实现市场突破方面,梅州要加强形象传播,扩大目标受众人群;加大情感诉求,强化城市品牌记忆;开展营销联动,对内整合对外联合;坚持政府主导,大营销推动大合作。
  广东商学院旅游管理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张伟强教授对客家乡村旅游开发特别关注,认为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是一项惠及民生的系统工程。建议梅州加快客家文化资源的整合促其转化成为旅游吸引物;科学选择开发模式,坚持“四位一体”的开发策略和模式。
  青年
  承载客家未来希望
  客家青年与未来专题论坛在嘉应学院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台湾的徐仁清、刘珈伃、林锡霞和大陆的杨宏海、罗海鸥、谭建光等围绕青年成长成才作专题演讲。市领导翁永卫、郑少伟和嘉应学院校长邱国锋等出席论坛。
  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杨宏海在论坛上呼吁,客家青年要成为弘扬客家文化的生力军。他认为,海峡两岸同文同宗、同根同源,持久和平的发展
  与合作要靠文化的纽带来维系。作为客家文化的继承者,两岸客家青年在客家文化这个课题上应逐步成为参与、研究和交流的主体,对在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上的所思所得应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交流的层次和水平。
  中华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教授谭建光用“世界视野、中国情怀、客家新锐”来描述未来一段时期客家青年发展的方向,预示客家年轻一代面向国际寻求发展机遇,承担国家与地区发展的责任,创造家庭与个人的幸福生活。
  客研
  拓宽领域凝聚共识
  两岸客家文化比较研究圆桌论坛在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举行。来自两岸的庄英章、张维安、刘凤锦、张智钦等20多名客家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客家文化产业、客家民俗研究、客家人口等方面的议题各抒己见。
  台湾美和科技大学讲座教授曾国鸿在论坛中作了题为 《客家文化影响下学习成为企业成功领导人之初探》的演讲,以“客家文化与领导”为研究主题,把客家籍领导人作为生动案例,透过文献探讨客家文化与领导人之间的关系性,进而探讨客家文化对客家领导人领导行为的正负面影响。曾国鸿认为,客家人重视个体修为,很有“硬颈”精神,彼此互助团结合作,向心力很强。但是,客家文化对领导人行为的影响并非全部是积极正面的,比如“硬颈”性格可能导致保守顽固等不利创新的结果、客家大男人主义等。因此,在今后管理的课程设计中,可以融入客家文化,发展出具有客家式领导方法的管理课程。
  台湾台中侨光科技大学副教授陈瑛珣在发言中,从具有客庄生活文化内涵的休闲游憩事业进行思考,以文化创意推广客家生活文化,与各族群分享,充分利用客庄观光资源,发展休憩事业,活跃地方经济。陈瑛珣认为,客家人的生活具有地方传统文化历史根源及地域独特性的价值,重新发掘地方历史性基础及文化特色,以凝聚地方认同意识,而地方居民内发性的参与,则是永续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的关键。
(责任编辑:方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